第A08版: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天龙池之冬
刘德功笔下的鱼儿
守护简约平凡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1年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护简约平凡
——品读刘德功笔下的鱼儿
 

◎赵黎(河南平顶山)

寒冬莅临,繁华落尽,万物归真。午饭后,我坐在书房窗口,顺手打开由河北美术出版社编辑的《当代中国画集萃·刘德功精品集》,细品后,这些文字瞬间从心间流到笔端。

这时,一曲班得瑞的轻音乐《风的呢喃》,自远而近,轻轻飘来。曲子勾勒出带着湿气的风,短笛满载着弦乐,营造无垠的空旷与宁静。曲中情韵洒落点点灵光,幻化成水墨画的渲染,画集中刘德功笔下各种形态的鱼儿又闪现在我的眼前……

刘德功,从煤矿工人到创立“铁荷画派”,他的画作引人之处就是将秋荷的魅力充分展示出来,让观者为秋荷昂扬的生命力而感动。同时,他还用淋漓尽致的水墨语言描绘荷塘里形态各异的鱼儿。

鱼,喜物。不唯肉可食,味鲜美,兼补身,且代表一份鲜活的意象。鱼在我国隐喻和象征意义颇多,出现了许多描写鱼的诗句,如李白《赠崔侍郎》——“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还有王安石的《鱼儿》——“绕岸车鸣水欲乾,鱼儿相逐尚相欢,无人挈入沧江去,汝死那知世界宽。”

自古以来,专以鱼为描绘对象的画家并不多见。刘德功原在平顶山市西郊上班,那里的草木、花鸟、鱼虫、荷塘、山水乃至皓洁的月亮都给他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感受,水塘景观更成为他的主要描绘对象。多少个午后和夜晚,他独去荷塘,追寻荷踪,细心观摩,领悟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里各种荷的习性、神韵、形态。在用心观察描绘秋荷时,水塘里各种鱼儿的潜游寻觅、追逐嬉戏的生趣、意态,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此,观鱼、赏鱼、画鱼,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三十余年锲而不舍。可见他始终坚持关于生命本源的思考,在作品中寄寓哲理。

他以善良的爱心体会天地造化与自然万物之美,把人生感受凝聚在为鱼传神造像的创作之中。尽管他的生活发生了许多变化,但他画荷塘景象的热情和专注却一如既往,并且越画越将其作为自己的精神伴侣。在他笔下,每一条鱼都有不同的表情,有的似在思索,有的自在畅游。凭着良好的艺术天赋,他渐渐养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自成一家,创作出了各式各样关于鱼的作品。鱼本无语,鱼的生命意态代表人心的祈愿。刘德功作品中内在的精神美丰富了中国美术史鱼这一花鸟画题材的审美内涵。

刘德功在《双尾鲶鱼图》中状物寄兴。图中二尾鲶鱼或上或下,或隐或现,扬鳍鼓须,浮沉踊跃,争相游行,自得其乐。那弯曲有势的身姿,显示了鱼儿的轻柔绰约。曲尽无拘无束,尽情尽兴之态,给观者带来愉悦的同时,又带来几多联想。鲶鱼有年年有余之寓意,二尾鲶鱼一红一黑,相映成趣,红鲶鱼游前,黑鲶鱼跟后,有红运当头之兆。画面疏密巧施,各方有序,弥觉空灵,深具匠心。

虽然与明清之际徐渭泼墨大写意、恽南田没骨小写意的花鸟画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刘德功固守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精神。他画鱼儿强调用笔、用墨,乃至用色皆要雅。色难,艳而不俗更难。画法纯用没骨渍染,不施勾勒,湿润的墨韵,轻秀的骨体,把鱼儿半透明的质感色调表现得非常逼真。墨中有笔,笔中墨活,笔笔相生,笔笔有型,创造情趣,表达意境。这些艺术形式所蕴含的审美特征,折射出画家追求思索的笔墨个性。

悠扬的短笛与铜管声组成的音乐像是微风,轻轻吹过心池,风呢喃着,用轻柔絮语,讲述着一个脱俗的故事,让我想起欣赏刘德功的《双尾鲶鱼图》时,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庄子濠梁观鱼的审美意识:一阵微风袭来,泛起层层涟漪,清澈的池水里,鱼儿戏荇弄藻,搅乱了一池春水。于是,我们想起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的哲理,又进一步潜入到“不知我之为鱼,鱼之为我”的深层物化境界。

时光在一方素净之隅,参悟处世之道的随缘随性,守护简约平凡的日子,安放自我的心性魂灵。或许这是冬送给自然、送给人类的一份最精美最珍贵的礼物,一场最真实最坦诚的演示,一抹最深邃最理性的思考,一份最睿智最丰盈的启迪。

画中有诗,诗中有梦!读刘德功画集,品乐曲,心霎时如水洗过一般,淡去了尘世的喧嚣与芜杂,令我忘却置身的世界,唯余这清澈的宁静,这恬淡的悠扬。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