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出彩鹰城 圆梦小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王艳娜:提升自我,帮扶农户
闫蒙蒙:血桃红火“前景”旺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1年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艳娜:提升自我,帮扶农户

王艳娜(左一)到村民赵庆伟家走访
 

口本报记者 张骞 文/图

1月4日下午,叶县水寨乡天边徐村的产业指导员王艳娜,又来到村民赵庆伟家走访。

赵庆伟家的小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屋里虽然陈设简单,但整整齐齐。今年74岁的赵庆伟成家较晚,两个儿子还在上学,他依然得承担养家的责任。前些年,他还能在外打工,如今年纪大了,工作不好找,只好守住家里的7亩多耕地,在土里刨食。

如何帮助赵庆伟在有限的耕地里提高收成,创造更多效益,是产业指导员王艳娜的责任。

“学习+实验”指导农户

王艳娜32岁,2011年毕业于周口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嫁到天边徐村,2019年1月成为村里的产业指导员。

产业指导员的职责之一,是在农业科技专家和普通农户之间建立技术联络和对接,这正需要王艳娜这样有知识、有学习能力还有传授能力的年轻人。

2020年夏天,在王艳娜的指导下,赵庆伟种了1亩多花生和6亩多玉米。花生卖了2600多元,还留了3袋花生种,玉米卖了7000多元,两下相加,比往年多挣2000多元,赵庆伟喜不自胜。

“小王经常来家里,问问有啥事有啥活,孩子上学有啥困难。我种的花生,啥时候打农药,她都过来问。”

一个告别学校没几年的年轻姑娘,如何指导一个老农民种庄稼呢?

王艳娜的方法是:学习+实验。

每月甚至每周,市农科院的专家和叶县科技局的特派员到村里做产业指导培训,王艳娜都会准时打卡参加,学习如何种庄稼,比如,玉米种子如何拌药、如何剔苗、叶子如何打杈,乃至如何把握收获时机等,从种到收都是学问。

王艳娜不会把专家讲授的学问,纸上谈兵搬给农户。她还向村里的种植能手学习、与之探讨,在自家的耕地里做实验,把理论和经验“种”在田里,看看到底能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实践成功了,她才会向农户建议。

按“套路”种田,收成更好了

王艳娜的建议让村里的农户李全生受益良多。

李全生60多岁,身体有病,他和老伴还要奉养年迈的岳父岳母。李全生不甘心生活贫困,前几年种植葡萄,却在失败中丧失信心。2020年春,在王艳娜的指导下,李全生种了4亩多春花生。从选种、拌药、播种,到控制密度、深度,施肥、打药、灌溉,乃至后期判断花生成熟及干燥储藏等,王艳娜皆悉心指导。

在过去,李全生种田全靠土经验,现在有了科学知识做指导,种庄稼也讲“套路”了,他的4亩多春花生,产量比往年明显增加。

李全生高兴之余,又把剩下的1亩半地种上了秋花生,收获后卖了2800元,还留了4袋花生种子。李全生高兴坏了:“小王,来年我要扩大花生种植规模。我相信有你的指导,我家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继续学习实践,帮农民致富

作为产业指导员,王艳娜还有个烦恼,如何突破玉米、花生等传统农作物的限制,种植高收成、高效益的经济作物?这也是村里新任党支部书记王怡超的愿望。

王怡超29岁,刚刚当选为天边徐村党支部书记。1月4日,是他上任的第一天。

天边徐村有1326口人、2380亩耕地。王怡超说,村两委已整合420亩大块田,非常方便大作业生产,但目前缺知识、缺人才、缺合作,希望争取资金和技术,帮助他们发展村集体经济。

王艳娜说,现在掌握的知识还不够全面,仍需要学习和实践,研究村中土壤土质,帮助村民找出一条合适的能发家致富的种植之路。

2020年,天边徐村2000多亩耕地经过专家检测指导,全部用上生石灰和有机肥,改善酸碱度,改良土壤。

采访中,王怡超和王艳娜一再表达了对知识和人才的渴求。在农村的广阔天地,正需要他们这样有知识、有目标的年轻人改换天地。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