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出彩鹰城 圆梦小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李建勋: 杜鹃叩开致富门
陈耀全:小花生变成“致富豆”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12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建勋: 杜鹃叩开致富门

李建勋在查看杜鹃花苗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邢晓蕊 文/图

12月12日上午,走进叶县任店镇寺庄东村方圆苗圃杜鹃花繁育基地,大片顶着米粒般大小花苞的杜鹃映入眼帘,仿佛春天提前到来一般。

“我们培育的杜鹃花已经适应了本地气候,叶子常绿,冬天移栽也没问题。”苗圃主人李建勋笑吟吟地说,“今年基地已经销售了60多万棵,还有很多客户没拿到货。我们正加紧育苗,活儿多得干不完。”

20年执着梦想、20年潜心研究,经过无数次失败,李建勋和哥哥李建立终于培育出适应本地气候的杜鹃花新品种,叩开了一扇致富之门。

种植花卉苗木 找到致富门路

“杜鹃花品种近千个,我们在全国各地考察了100多种杜鹃花,引进了将近20个品种。”46岁的李建勋中等身材,说起花卉种植来滔滔不绝。如今,他是行内知名的苗木专家。但在20年前,他对这一行还是一窍不通。

李建勋家在寺庄东村,与同龄人一样,他告别校园后也曾外出谋生。成家之后,他开始寻思创业。

1999年,李建勋和李建立发现城市绿化所用的花卉苗木十分紧俏。俩人一合计,在自家责任田里种了五六亩草本花卉。

第一年种植的花卉,亩产收入超过了2000元。“当时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亩产收入不过三五百元,我们的亩产收入翻了几番,高兴得很!”

首战告捷,兄弟俩第二年大胆流转土地20亩,种起了绿化苗木。

20年潜心钻研 育出杜鹃新品

2000年春,李建勋从全国各地购买了2万棵杜鹃花苗种下,岂料,半个月不到花苗枯死殆尽,仅余10多棵。

“杜鹃花期长,是非常好的观赏花卉,很受欢迎。我们得让它在咱们这儿生根开花。”性格倔强的兄弟俩立志培育出适应本地气候的杜鹃。

看书学习、请教农林专家,兄弟俩如饥似渴地学习杜鹃花栽培技术。改良品种是一项非常细致且辛苦的工作,他们钻进田地观察、实验,不断地给杜鹃花人为地制造一些恶劣环境,以增强杜鹃的适应能力。

“江西、云南、贵州、山东等地,我们都去考察、学习过。”李建立比弟弟大三岁,和弟弟一样执着。他吃住在苗圃,一次次扦插试验,一次次失败,他从没想过放弃。

2010年8月份,首批上千棵杜鹃花苗繁育成功,兄弟俩高兴得心花怒放。

最近几年,他们与平顶山学院合作建设杜鹃繁育推广基地,借助科研团队,加快繁育推广本地杜鹃新品种——石岩杜鹃。

2018年,兄弟俩成功繁育了50多万棵杜鹃,这一品种丰花性好、四季常绿、生长旺盛、抗逆能力强,很快被抢购一空。今年,他们已经销售了60多万棵杜鹃,销售额突破150万元。

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时值隆冬,基地的生产一直没停,五六名村民正在花卉大棚前移栽杜鹃花苗。58岁的张敏熟练地把培养土装到塑料小花盆里,然后栽苗,培土。“俺在这儿干了差不多10年,离家近,方便照顾丈夫和孩子。”张敏边忙边说。

张敏是任店镇寺庄西村人,丈夫患脑梗后行走不便,她家原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靠着苗圃,俺月月拿工资,儿子也工作了,现在家里也脱了贫。”张敏呵呵笑道。

方圆苗圃如今占地600亩,每天吸纳周边30到60人务工。“我们优先照顾贫困村民,帮助他们稳定脱贫。”李建勋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李建勋的引领、带动下,一些村民也发展起花卉苗木种植。平顶山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程世平博士隔段时间就会带着自己的科研团队到方圆苗圃开展研究,帮助李建勋科学管理杜鹃花。“李建立兄弟俩还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帮扶贫困群众,很不简单!”程世平说。

“今年,俺村流转了100多亩土地种起了韭菜,发展村集体经济。现在,我们正在考察草莓种植,准备发展特色农业,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如今,已是寺庄东村党支部书记的李建勋有了更大的梦想。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