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让新闻再飞一会儿
占医保的便宜,会摊上大事!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破除“唯论文”导向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0年12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破除“唯论文”导向

 

论文重要,但论文不是万能的,论文之外的科研成果不该逸出学术视野之外。

文┃澎湃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直指“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

“五唯”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近些年引发了广泛关注。今年2月,科技部会同财政部印发了《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指向的是科技研究中的“唯论文”问题。如今教育部的《意见》侧重的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至此,破除“唯论文”在我国各领域的学术研究中都有了具体遵循。

从全世界范围看,论文依然是学术成果主流呈现方式,仍是学术界的“硬通货”。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唯”字——即论文成为学术评价的唯一依据,学术评价异化成了计算论文篇数、比拼刊物级别。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多属于理论性研究,“唯论文”的问题可能更严重,破解“唯论文”的需求也更强烈。

为打破“唯论文”的路径依赖,《意见》明确提出了10个“不得”的底线要求,包括“不得简单以刊物、头衔、荣誉、资历等判断论文质量,防止‘以刊评文’‘以刊代评’‘以人评文’”“不得过分依赖国际数据和期刊,防止国际期刊论文至上”等。这些举措很有针对性,相信《意见》的出台,对相关高校和学者将形成良性的价值引导和正面激励。

论文重要,但论文不是万能的,论文之外的科研成果不该逸出学术视野之外。破除“唯论文”,也不是不要论文,而是呼唤更多高质量、有影响的论文或专著。

特别是在高校,考核教师的“指挥棒”除了论文,还应向教学倾斜。浙江大学百万重奖一线优秀教师,哈尔滨工业大学为授课突出的老师评教授,这些新闻引发舆论喝彩,可见社会对打破单一学术评价标准的期待之深。如今,在《意见》出台之际,各高校、院系也当积极探索建立更加多元、包容的学术评价体系,把个别经验总结成系统性的方案,树立更加合理的学术导向。

目前,一些高校已经率先进行了探索。清华大学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唯一依据,并且不再将博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达到基本要求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江苏不少高校已经出台了职称评审新政,在对“教学专长型”老师进行职称评聘时,不再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考核内容,而是将教学业绩取代科研业绩。

中国亟须从“论文大国”转变为“学术强国”,破除“唯论文”,就是这条转型路上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