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孩子、家长、教师,都需要减负
打掉“保护伞”
“考古盲盒”爆红:文物“出圈”,文化“入圈”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0年12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考古盲盒”爆红:文物“出圈”,文化“入圈”

 

将文物跟“潮玩”概念结合,也是让传统活起来的新尝试——它以契合市场思维与年轻人需求的方式,拉近了文物跟人们的距离

文┃韩浩月

拿起“考古神器”洛阳铲,层层挖土,再细细地扫去浮尘,神秘的“宝贝”慢慢呈现全貌……12月初,有网友发图文帖直播“考古盲盒”开盒全过程,他先后挖出了青铜虎符和兔首印章,引起网友围观并纷纷表示“被种草”。“考古盲盒”一下火了。

据了解,“考古盲盒”是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文创产品,它把时下流行的“盲盒”概念和文物结合,把青铜器、元宝、铜佛、铜鉴、银牌等“微缩文物”藏进土中。在网上,“考古盲盒”处于脱销状态,每次补货都会秒空,河南博物院官微评论区则满是“催货警告”。

“考古盲盒”为什么能火?就目前看,注重用户体验是重要原因:文物爱好者或者盲盒玩家在挖掘过程中,能感受到考古学家的快乐——能挖出什么,充满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颇具刺激性。

这对传统文化传播跟文创无疑不乏启示:在很多人眼中,文物连接的是“传统”,盲盒代表的却是“潮”,二者似乎不搭。

但“考古盲盒”却将二者较好地捏合:让文物形象借盲盒形式出圈,也能让曲高和寡的文物形象跟包括年轻人在内的社会大众更贴近,对传统文化进行时代化的“转码”,连接起过去与当下。而好玩的游戏化体验,也能带动人们学习与感受的热情。

从这些“考古盲盒”的设计看,有关人员显然用了心:等级区分是盲盒产品吸引玩家的重要元素,“考古盲盒”就将盲盒内的藏物设置成传说级别、传承级别和史诗级别这三个等级。

运气好的人,可以挖到“十二生肖兽首印章”“大将军虎符”“武则天金简”“杜岭方鼎”等“宝物”,运气差的也能挖到一捧来自文物胜地洛阳邙山的土。

这也能让很多文物形象走入寻常百姓家:从盲盒中得到的“宝物”,可以成为很多人家中的摆件,让微缩文物进入人们的生活情境,也让家庭氛围中多些文化气息。

尤其对年轻人来说,“考古盲盒”也为解决文物走近年轻人的难题,提供了参考思路。

95后、00后的Z世代年轻人,与文物之间隔了层玻璃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参观博物馆,虽然也可以体会震撼,但如果能真正拥有些许能与自己双手产生接触的微缩文物,感受会有所不同。“考古盲盒”就让其变得可能。

近些年来,文创产品出圈动作频现,故宫文创日历就曾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而“考古盲盒”将文物跟“潮玩”概念结合,也是让传统活起来的新尝试——它以契合市场思维与年轻人需求的方式,拉近了文物跟人们的距离,让文物作为文化的载体,更多地活跃于人们的视线当中,吸引人们去观察它、了解它。这显然是好事,类似的尝试也多多益善。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