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出彩鹰城 圆梦小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蒋湾村:小花生促集体经济大发展
高一善:“土里刨金”发展蔬菜种植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12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蒋湾村:小花生促集体经济大发展

花生产业园里,李国俊和李伟逢(右)在查看花生种
 

□本报记者 燕亚男 文/图

12月2日上午,叶县洪庄杨镇蒋湾村的花生产业园里停放着几台花生收割机和花生摘果机,厂房内,一袋袋装好的花生整齐地码放在一起。不远处,该村党支部书记李伟逢正带领工人建设新厂房。

“新厂房准备上一套精选花生米设备,这样明年就能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贫困户和群众入股分红,大家一起共同致富。”李伟逢说。

从找销路到商家主动上门

叶县洪庄杨镇被沙河、汝河、湛河三面环绕,常年河沙冲积形成了沙质土壤,有着种植花生的天然优势。蒋湾村位于洪庄杨镇东南部,全村共有2185口人,耕地面积2200亩,几乎家家都种有花生,但以前花生产量低、卖不上价甚至卖不出去。

2014年,李伟逢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从上任起他就在思考如何才能改变这种状况。为此,他多次到广东、广西及南阳、开封等地取经。2016年,在他和“村两委”的引导下,不少农户开始调整种植结构,试种高产量的“罗汉果”花生。经过试验,“罗汉果”花生亩产可达400公斤。

“花生成熟后,经过筛选分类后,我们就带着花生种到外地的市场找销路。由于我们的花生种品质好,渐渐有了固定的客户,现在还有客户主动上门购买。”李伟逢说。

2019年,李伟逢决定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村两委”干部入股投资300万元,流转土地,以麦套花生的种植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建立了蒋湾村花生产业园,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而且帮助不少贫困群众实现了增收致富。花生收购上来后,经过分拣、精选等流程,花生米和花生种装袋分区码放,销往福建、江西等地,出售的花生种纯度、净度都保持在95%以上。

“现在我们种植花生再也不用为销路发愁了,而且产业园收购的价格比以前还高,以前一亩地有1000多元的收入,今年翻了一倍,附近村里种的花生都送到我们村的产业园来卖,现卖现结账,很方便。”今年57岁的村民李林山说。

“今年,精选出来的花生种我们卖了1000多吨,现在厂房里剩下的花生种马上要运到东北三省。而且花生壳和花生秧加工成了优质饲料,也可以增收。”李伟逢说。

带动村民共同增收

今年57岁的李国俊是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一直靠种地为生,农闲时在附近打零工。今年8月份,花生产业园建好后,李伟逢首先想到的就是让村里的贫困户到产业园工作,并一户一户去做工作,希望他们入股。李国俊就是在他的帮助下贷款5万元入股产业园。

“前几天刚拿到了3000多元的分红,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而且只要产业园有活,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们,在这里干活每天能收入100元左右。”李国俊高兴地说,自从他拿到分红后,不少当初没入股的村民都来找他咨询呢。

李伟逢说:“刚开始建花生产业园时,‘村两委’动员村民入股,不少人抱着观望的态度,‘村两委’就带头入股。今年产业园一开,每天来参观的村民很多。现在销路也打开了,不用我们动嘴宣传,大家都主动上门要求入股。”

如今,花生种植、加工已成为全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金钥匙”,李伟逢计划明年让村民全部入股,并精选优良的花生种,免费发给村民种,花生成熟后包收购。“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花生产业为基础,拉长产业链条,增加花生的产品附加值,不断创新,发展因地制宜的生产模式,让老百姓挣更多的钱,一起致富奔小康。”李伟逢说。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