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本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背上兄弟回报母校传递爱与善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0年11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一中培养教育了我们,是我们逐梦的起点
背上兄弟回报母校传递爱与善

▲背上兄弟为学生讲解如何预防颈椎病和腰椎病
◀背上兄弟为老师治疗颈椎病
 

□本报记者 傅纪元/文 禹舸/图

11月9日上午,李永和推着窦小伟走进母校市一中大门,时光荏苒,读书时的情景已渐渐淡去,定格在记忆中,带不走的是对母校的情谊。在兄弟俩看来,在母校6年的时光,老师和同学成为他们今后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母校是两人逐梦的起点。如今,事业蒸蒸日上的背上兄弟正在用实际行动回报母校,将自己曾经得到的温暖与善意传递下去。

背上兄弟档案:

窦小伟从小罹患先天性营养不良症,5岁才能扶着墙走路,8岁上小学。上学第一天,他认识了热心肠的李永和,背着他进出教室、到操场、上厕所。这一背,就是37年。从小学到大学,两人都是同班同学,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中,只要窦小伟需要帮助,李永和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他面前,两人被称为“最铁的背上兄弟”。2000年,他们开办了伟和疼痛门诊,“伟和”取自两人的名字。他们共同研制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药,治愈了数千名患者。近年来,两人的感人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李永和先后获得“全国助残先进个人”、“2017感动中原年度人物”、河南省第七届道德模范提名奖、河南省扶残助残标兵、平顶山市第四届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窦小伟也先后获评“2017感动中原年度人物”、“河南省优秀乡村(基层)医生”、平顶山市第四届道德模范、鹰城向上向善新青年十佳标兵、平顶山市优秀创业能手、平顶山市自强残疾人等荣誉称号。

●重返校园 延续公益

11月9日上午9点,在学校医务室内,窦小伟坐在小轮椅上,李永和穿着白大褂,他们准备利用自己的专长开展一次颈肩腰腿疼防治公益活动。

“我最近左侧肩膀、胳膊有点麻,偶尔还会感到眩晕,能不能帮我看看是咋回事?”高三年级主任曹伟兴长期伏案,工作压力大,颈部不舒服。“你缓慢转转头,看转到哪里不舒服。”窦小伟按了按曹老师的颈部、肩胛骨等部位。经过诊断,曹老师的颈肩疼痛症状不算太严重,如果不采取措施,一旦颈椎变形后压迫神经系统,将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以后同一种坐姿最好不要超过一小时,要起身活动一下。比如做头部划圈运动,头部逆时针转5圈再顺时针转5圈,做5至10分钟。还有身体坐直双手抱头,尽量去拉伸肩部和胸部肌肉。这两个动作能放松颈肩的肌肉。”窦小伟边解释,李永和边在曹老师身上做着示范。“果然舒服多了,这两招简单易学,还真管用。”曹伟兴笑着道。

课间操时间,在校园东北角的一个凉亭里,背上兄弟正在给十多个学生讲解脊柱知识。

“我认识他俩,曾经上过央视的焦点访谈栏目。”有几个学生认出了窦小伟、李永和。当班主任董朝霞简单介绍了两人的事迹后,孩子们眼中写满敬佩。

“同学们,你们谁的脖子疼、腰疼,请举手。”话音未落,近一半学生齐齐举起手。“脊柱不仅支撑全身,也是重要的中枢神经。我们一定要让它保持正常的生理弯曲,不要让它承受过大压力。”窦小伟提醒同学们,趴在课桌上午休时可以垫上几本书,也可以使用睡枕等辅助工具来减少脊椎弯曲度。一个讲解一个示范,背上兄弟将一些保护脊柱的小妙招分享给师生,现场有笑声有赞叹声。“两位学长的事迹非常感人,离校几十年还惦记着母校,这份对学校的感情值得我们去学习。”高三(1)班学生卫原昊十分动情。

●最忆芳华 难忘同窗

李永和推着窦小伟漫步在校园里。“高三时候我俩就在崇德楼的四楼上课,我们宿舍楼在教学楼后面,宿舍入口左转就是。”两人重温起求学时代的点滴,一幅幅画面浮现在眼前。

1988年,两人进入市一中初中部(现位于市区联盟路中段的市实验中学院内)就读。“当时初中部每个年级两个班,我分到一(1)班、永和分到一(2)班,后来考虑到我俩的实际情况,学校把永和调到(1)班,班主任张秀芝老师还特别给我俩安排在第三排做同桌,我坐到过道旁,方便行动。”窦小伟说,进入初中后,学习上的压力和生活上的不便让他倍感压力,老师和同学们给予的帮助有效缓解了这种情况。

“记得那时去澡堂人多,去晚了就没有洗澡水了。永和同我一起去洗澡,不仅要背我,还要给我搓背、换洗衣物,非常耽误时间。张老师知道后,每当我俩要去洗澡,她就让我俩提前二十分钟放学。”窦小伟回忆说,还有次在初二的时候,永和突发高烧出麻疹,只能在家里休息。于是张老师安排几名男生,每天上下学骑车子接送他,这一送就是十多天。

“有个叫周军岭的同学,身材壮实,送我上学途中,左脚着地时浑身猛一颤,脸憋得通红。当时我问他咋回事,他也不肯说,后来我才知道,他的脚面起了一个大包,一碰就疼。本来自己走路就不方便,还坚持送我上下学,这家伙硬是一声没吭忍下来了。”窦小伟说,从此以后两人成了好朋友,至今还经常联系。

三年的初中生活,窦小伟在老师、同学们的照顾下,越来越自信,学习成绩十分优秀。1991年,窦小伟被市一中高中部录取,而李永和则考取一所职业学校。

“我的两个哥哥远在外地。父母年龄也大,只能安排亲戚接送我上下学。上高一时有段时间,虽然永和学习不忙的时候也能来接我,可毕竟没有初中我俩朝夕相处时方便。”窦小伟说,令他没想到的是,市一中校领导得知他的情况后,经过研究,决定将李永和转入该校,将两人分在同一个班,仍然做同桌,住同一间寝室。“如果没有学校的这份关怀,就没有背上兄弟延续37年的情谊,更别提今后的人生了!”

●时间易逝 感念师恩

上午10点半左右,李永和推着窦小伟走到市一中博雅楼前,迎面遇到一个中年人,瘦高个,头发花白,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走路带风。“井老师,您还认识我吗?”虽然多年不见,窦小伟仍然一眼认出了自己的政治老师,现在已是市一中副校长的井献志也认出了兄弟二人,立刻上前热情地给两人一个大大的拥抱。“井老师讲课特别有趣,同学们像听评书一样过瘾,上他的课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窦小伟说,他遇到过很多好老师,而这些老师教给他严谨、认真的态度,至今仍十分受用。

语文老师曹丙友,和善又严格。他特别重视抓基础知识,哪怕写一个拼音音调、一个标点符号都要求学生不能有丝毫马虎,后来很多同学都说,自己语文基础扎实多亏有曹老师。此外,一周写两篇课堂作文,两篇周记。“当时每个年级8个班,我们班的语文成绩不是排第一就是排第二。”

英语老师蔡平,她教的班成绩是最好的。“永和的英语基础差,她就给永和开小灶补课,上课经常提问我俩,鼓励我俩要上进,好好学。”

数学老师张衡衡是全国名师,教学严谨,课堂上激情四溢,瘦小的身体蕴含着神奇的力量,总是能四两拨千斤地解决问题。

班主任万军非常负责,和学生打成一片,个人修养很高,是同学们心中的偶像……

“这么多年下来,市一中这群老师教会我们太多,为人正直、诚实、乐观,没有他们就没有我和永和的现在。”窦小伟感慨地说。

●捐资助学 回报社会

窦小伟和李永和坐诊之余忙于医术钻研,慢慢地他们的医术被患者认可,来看病的人多了,名气越来越大,收益也越来越好。他俩还为残障和生活困难患者减免治疗费用。

有感于自己从上学到创业,一直依靠社会各界的关爱,兄弟俩商量,他们要尽己所能回报社会。他们走社区、下乡村、进深山,开展义诊活动100多场,免费送出了价值5万余元的药品。两人还将目光放到了母校市一中,2018年、2019年,他们资助了6名珍珠班的贫困生。今年11月5日,“背上兄弟爱心公益组织”回到母校资助7名贫困生。窦小伟说,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他希望以后能将更多有爱心的人组织起来,为母校、为社会做些公益活动。

市一中党委书记、校长孙洪涛表示,窦小伟、李永和自立自强,创业有成,不忘感恩母校回报社会,经常一起捐资助学,帮扶困难群体。目前学校组织校团委向全体学生宣传背上兄弟的感人事迹,传递正能量,让学生懂得感恩。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