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本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尹慧敏:扎根乡村 科技扶贫
堂上村:打造集体产业 助力群众致富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0年11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堂上村:打造集体产业 助力群众致富

刘文静(左)、翟红叶(中)与养猪户陈龙(右)交流养猪情况
 

□本报记者 胡耀华 文/图

“现在发展多少头了?”“销路没问题吧?”11月3日上午,在鲁山县仓头乡堂上村一家猪场门前,鲁山县总工会驻堂上村工作队队长刘文静和该县总工会办公室主任翟红叶关心地问。

“现在发展100多头了,销售不错。”32岁的陈龙和父亲陈秋生高兴地说。

陈秋生是堂上村的贫困户,近年来,在驻村工作人员和村两委帮助下,他家开始养猪,从最早的两头发展到了现在的100多头,不仅摘掉了“穷帽”,也有了自己的产业。

人居环境变化大

堂上村位于鲁山县城西北部,受自然条件影响,人均耕地只有0.3亩,全村27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度达到93户。2016年,鲁山县总工会作为堂上村帮扶单位,成立工作队入驻该村,帮助改变贫困面貌。

“现在变化真是大啊,真得感谢他们。”堂上村党支部书记范小有说,3年前,村两委连个像样的办公地点也没有,三间瓦房露着天,一下雨连个会也开不成,村上水源匮乏,一遇干旱天吃水都作难,村内村外生活垃圾更是随处可见。

现任鲁山县总工会扶贫办主任的莫亚哲是当时被派驻该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为改变村内落后面貌,莫亚哲和其他工作人员先后制订了多项扶贫工作计划,并在单位协调下筹措资金近30万元重新建设了村两委办公室,购置了办公桌椅,又协调资金70余万元打了深水井,架设了自来水管道,解决了全村吃水问题。

为让村民有个好的居住环境,莫亚哲等人又筹资建设了垃圾池,安排了保洁公益岗,修建了文化广场,架设了宽带,铺设了村内道路,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贫困村民笑开颜

今年71岁的景应然是堂上村的五保户,提起眼下的生活,老人笑得合不拢嘴儿:“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工会驻村人员。”老人说,他这辈子最大心愿是能住上新房,驻村工作队不仅帮他盖了新房,还给他安装了空调,购买了电视机、电磁炉,隔三岔五还给他送吃送喝。

由于种、养有奖补,景应然还租种了七八亩地,饲养了鸡和鸭,今年各项收入可达两万多元。

村民陈秋生因偏瘫后遗症失去了劳动能力,2013年被评为贫困户。在驻村工作队建议下,他家从两头母猪起步,发展到了现在的100多头肉猪,摘掉了“穷帽”,挺起了腰杆儿。

陈秋生的儿子陈龙本来在外地打工,见发展养殖业不错,便回家与母亲一起当起了“猪倌儿”。“国家政策这么好,扶贫工作人员又这么暖心,所以打算建个养猪场,在养殖路上大干一场。”陈龙说,他家今年仅种、养奖补一项就额外收入7650元。

其实,像陈龙家这样脱贫致富的村民,堂上村有很多。

“俺家这两年变化也不小,感觉日子越过越有奔头。”54岁的王杰说。因为身体原因,他也是村里的贫困户,驻村工作队员劝他和妻子养猪,并帮助他们协调了5万元小额贷款。现在,王杰家的猪群发展到了80多头,加上租种别人的七八亩地,每年仅种、养奖补一项就有8000元收入。

集体产业收入高

在堂上村附近荒山上,深蓝色的光伏面板呈矩阵排列,在阳光照射下变成一片乌蓝的海洋。

“这是我们村建设的集中式光伏电站,也是一项扶贫工程,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0余万元的经济收入。”今年5月份被单位派驻堂上村任工作队队长的刘文静说。

刘文静今年32岁,虽然驻村时间不长,但对村内情况了如指掌。她说,2018年,经驻村工作队和单位协调,一座22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在堂上村落地,成为村里第一个集体产业。

“我们正在申请另一个扶贫项目,就是建设香菇大棚,准备进一步打造村集体经济,带动更多村民一起致富。”经常前往堂上村帮助开展扶贫工作的翟红叶说。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