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出彩鹰城 圆梦小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卫全忠:返乡创业酿琼浆
郝红玲:养殖路上的“护航员”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10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卫全忠:返乡创业酿琼浆

卫全忠在车间检查酒水质量
 

□本报记者 杨元琪 文/图

“您好,前段时间过节卖出去一批,我这两天正在备货,马上给您发过去。”10月26日中午12点半,卫全忠挂了客户的电话后,继续在酒厂里忙碌,查看原酒、化验度数、灌瓶装箱……他亲力亲为,忙得不可开交。

“政府和父老乡亲相信我,有政策给政策,有力出力,帮我建起了酒厂。我不能辜负了大伙儿这份心意,一定要干出个名堂。”卫全忠说话掷地有声。

祖传的手艺不能丢

卫全忠今年57岁,祖籍南阳方城,因修建孤石滩水库,卫全忠小的时候一家迁居叶县常村镇,在刘东华村扎根。“刚迁来时我还小,只记得家里人会酿酒,后来就只种地了,靠天吃饭。”卫全忠说,他们家祖上有酿酒的历史,父辈们还留下整理成册的酿造方法,但因种种原因,没有发扬光大。

“日子总要想办法过下去,那时候两个孩子还小,我得想办法做点事。”1998年,卫全忠开始了长达15年的外出打工生活。他来到江苏昆山一家自行车厂做工,从学徒开始,凭着一股韧劲,熬成了师傅。

2008年,卫全忠在抛光器械时不慎受伤,左手的食指和无名指各被锯断了一节。“咱农村人出来不怕吃苦,就是要闯出个名堂来。”2013年,卫全忠的大儿子大学毕业找到了称心的工作,年届半百的他结束了在外漂泊的生活,积累了一些资金后,准备返乡创业。一次偶然的机会,卫全忠发现家乡有许多村民种植木瓜,于是就有了收购木瓜做果酒的打算。2018年11月22日,他注册成立了叶县果君子酒业有限公司。

“我们祖传的手艺就是制作果酒,这手艺不能丢。”卫全忠说,刘东华村坐落在歪头山下,空气清新,山泉叮咚四季不涸,资源丰饶。他结合祖上的酿酒经验,把数代流传下来的秘方拿出来钻研,取材当地丰富的优质木瓜,并糅合现代酿酒工艺,以传统的液态发酵,酿出了木瓜果酒,公司于去年10月正式投产。

吸纳贫困户就业

记者走进卫全忠的酒厂车间,一股酒香扑面而来,穿上白大褂,走过消毒间,来到了核心生产区,节能型风干机轰轰作响。厂房有发酵、蒸馏、洗瓶、罐装等车间,工人们在制酒流水线操作台前忙碌着。

酒厂位于常村镇刘东华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标准化厂房,所需原材料为叶县、鲁山、方城三县出产的木瓜和粮食。这几年,他号召村民在叶县常村南山和田间地头种植木瓜树和高粱、玉米等农作物。从种植到深加工,做成果酒,再销售,拉长了产业链条,还绿化了荒山,又使当地的百姓增收。

“我们鼓励大家伙干事创业,只要有一个人成功了,就能带动一大批人脱贫致富。”刘东华村村委会主任闫书信说,村民们听说卫全忠要建酒厂,四处打探,问需不需要帮助,村两委商量后,将村级集体经济标准化厂房租给了他,为他解决了场地需求,村集体也增加了收入。

目前,果君子酒业有限公司吸纳了20多名农户进厂务工,其中有8名是贫困户。酒厂公示栏上张贴的《贫困户花名册》清楚地标明了贫困户们的联系方式、工种和致贫原因,他们每天的收入在60元以上。“我都70多岁了,真没想到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72岁的贫困户杨学林从酒厂建起后就在这里打工,上个月他出勤15天,工资是1500元。

“我要感谢扶贫干部们的帮助,没有他们,我走不到今天。”卫全忠说,梁新林是叶县市场监管局派驻邻村府君庙村的工作队队长,当得知他要开公司时,跑前跑后帮忙办手续。平煤神马八矿派驻府君庙村的第一书记于迅,帮助他联系客户,前段时间还把木瓜果酒推到了“扶贫大集”上,一下子扩大了果酒的知名度,拓展了销售渠道。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卫全忠说,下一步他将扩大酒厂规模,让更多的人在家门口就业。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