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那山那石那乡亲
月下的箫声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10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山那石那乡亲

 

◎张学舟(河南平顶山)

因天气之故,很久没出游了。近日,朋友圈有人开晒红叶。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是看红叶的最佳期。

周日,重阳节,天气晴朗,适合登高望远的日子,登山看红叶去!

周边山区已跑了无数趟,走到蓝湾新城交通岗,向北(汝州大峪、禹州鸠山)?还是向西(鲁山尧山、汝阳西泰山、嵩县卧龙谷、六道潭)?举棋不定。这时,左转信号灯亮了,索性向西出发。过鲁山县城,转往沙河方向,又奔红河谷而去。轻车熟路,一直开到雁鸣村,遇到一丁字路口,向北转是去过七八次的红河谷,向西直行,不知到哪里,临时动意选择了直行。山间小路不宽但也算好走,穿村越庄,村民已蹲在路边端碗吃午饭了。

沿着水泥路往里走,后面有一骑电动车的年轻女人赶上,车上带着个孩子,正哭闹。我停下车想让她过去,那女人从后面喊:“往前开吧,前面是俺家,可以调头!”

按她的指引,转过弯儿,山脚下,路尽头,是一户宅院。我不由赞叹:“村村通”成了“户户通”,这些年农村的发展真快呀!

“这是俺家,你可以把车停这儿!”女人指着墙边一块空地热情地问:“你们吃饭了没有?到俺家吃饭吧!”

山里人热情好客,让吃饭是传统礼节,也是真心实意。

我忙说:“不用不用,我们带的有吃的!”边说边从后备厢中取出折叠椅子和桌子。

听到说话声,院子里走出一位大嫂。年轻女人把孩子交给她,又骑车走了。

看我们支上桌椅,大嫂有些好奇:“带得还怪齐呢,俺家有茶,去倒吧!”山里人的热情感动着我。

我们向大嫂道谢,顺便问路。

大嫂告诉我们:“向下是山路,路平好走,有水沟。向上有条小路爬山,可以到××石那里(遗憾的是没听清前面两个字),以前可多人都去那里看呢!”

简单用餐后,我们决定登山。这时,从山上下来位肩挑柴担的老汉,我忙爬上坡接他,他坚决不让,自己挑了下来。

挑柴做饭用吧?

不是,冬天烤火用的!

做饭不用柴吗?

不用,几年前都用上气了!

您有六十多了吧?

七十二了!

真不像七十多的人,山里空气好人长寿呵!

从我们的对话中,我感受到了老汉的自豪!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上了自来水、天然气,通了有线电视、无线网络。

沿着山脊隐约的小路,在树林中小心攀登,坡陡、路滑,走起来有些艰难。夫人几次打退堂鼓,想返回,我拉着她,一起继续上山。为了返回时不迷路,我在几处拐弯处做了记号。

经过近两小时的跋涉,终于登上了顶峰。放眼眺望,西南方向山坡不远处有一突兀的巨石,宛如一个呆萌的大头娃娃。巨石左侧,卧着一长条石,条石的头部卷起一节,极像眼镜蛇仰起的头。

往南面看,满山遍野的红叶铺成一幅宽阔的水彩画,青黄橙紫红,五颜六色巧妙搭配,煞是惊艳!红叶幕墙左面,自下而上分布着一片奇石,乍一看像战场上布下的巨石阵,再看又如一只只寿龟从山脚下蜿蜒上爬。最下面并列那两块石头尤引人注目,似艺术家的雕刻作品:左面一群仙鹤,亭亭玉立,右边一只猫头鹰静卧在山顶,搜索着周围的猎物。

观嶙峋怪石,看蓝天白云,赏红叶绚烂,深山美景消弭了登山的疲累,顿觉心旷神怡!流连一个多小时,看时间不早,只好恋恋不舍往回走。

走到来时做的第三个记号时,发现被树枝挡住的直行路比来时的小路好走多了,心想都是下山的路,干吗不走好路呢?看来我们登山时没走到正路呀,毫不犹豫调整了路线。

新路沿山脊而下,应是人们常走的,有的地方还有凿过的脚踏坎,我为自己的选择沾沾自喜,不由加快了脚步。走了一个多小时,发现有些不对头,路似乎延伸向另一座山峰。右下方是一汪湖水,左看,西边的山背和我们正走的路线呈丫字形分岔,渐行渐远。想起上山时砍柴老汉提醒我们“碰到岔路口别往好路上走,山下是另一面的河滩”,才知道自己犯了方向性错误!

条条大路通罗马,在深山野林中并不适用啊,走错一个不显眼的路口就可能南辕北辙。看看时间,已是四点半,我当即决定原路返回,重新找到上山的小路,必须在天黑前下山。想想后果可怕,我不由出了一身冷汗,加快了脚步,半小时就回到了岔路口,回到原路。幸好来时做了记号,边探索边走,踏上来时踩过的脚印,心里踏实多了。

约五点四十分,感觉应该与停车点不远,却找不到通向山脚的口,我们俩边找边讨论,这时,山下传来大嫂的声音:“走过了,快下来吧!”

这声喊话,像寒冬里的一把火,瞬间温暖了我!

我们连声道谢,往回走二三十米,才发现地上的一道记号,走得急,刚才竟没注意!

下了山,天已擦黑,大嫂站在屋后的菜地边,正向我们下山的方向张望!

“五点多看你们还没下山,我就着急了,担心你们没爬过山迷路回不来!”

“再过一会儿你们要是还没下来,我就让当家的去山上找你们!”

两句话,一下子让我们感动得眼中噙泪!非亲非故,初次见面,人家却为我们的安危担心着急!

看我们执意要走,不去家里吃饭,大嫂赶忙让大哥回屋里拿了一袋还冒着热气的蒸红薯,让我们路上吃!

发动车,与大嫂大哥道别,就急忙让夫人递过来一个红薯,并不饿,却一连吃了两个,那香甜,直到心底。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