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次都不跑
卖惨吸粉赚流量 如此“慈善直播”当休矣
保洁员“自愿”喝便池水 奇葩标杆何以“炼”成?
教师家访纳入考核 不是只让“老师到学生家打卡”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0年10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师家访纳入考核 不是只让“老师到学生家打卡”

 

□胡麦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提出,强化一线学生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明确领导干部和教师参与学生工作的具体要求。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

此次新教改方案明确倡导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应该算是一种价值回归,大方向值得肯定。毕竟,教育的主体是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人与人交流、沟通与互动的成色,直接决定了教育的效果。

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期,不管是性格、情绪,还是思想、意识等各方面都会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也容易出现异常的波动和反复,这可能跟家庭不无关系。很多时候,及早介入,了解原因,呵护帮助,很有意义。解开了学生思想上的疙瘩,学业上的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

说到底,教育和帮助学生,很多功夫“在课外”,教师多一些与家长的互动,学校与家庭能够建立起顺畅的沟通机制,对于学生成长大有裨益。

但也应注意到,即便把家访、家校联系情况作为对教师的考核,也应充分考虑教师、家长双方面的具体情况,灵活应对,别因为过分强调“留痕”而沦为形式主义,防止一刀切。一项原本很有人情味、很温暖的行为,不能因为缺乏弹性的制度设定而走形变味,从而使得家访变成“到学生家打卡”。

现在学生家长忙,教师也忙,大家一起凑一个对的时间,往往很困难,如果单纯是为了家访而家访,相互耽误时间不说,也会让彼此感觉到别扭。而如果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加码设限,必然会让家长和教师都疲累不堪,最终或许只剩下应付了。

也有家长担心,教师家访会不会增加孩子的负担?毕竟,现实中,大家还是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那些家境差一些的学生,难免会出现某种顾虑或者焦虑。

此前有媒体就曾报道“尴尬的家访:家长纠结要不要送礼,学生惊慌被告状”,称有些家长很纠结,到底该怎么接待老师。

其实,此次教改方案更多强调的强化一线工作,即以家访而言,初衷也是要加强家校联系。而家校联系也该与时俱进,不一定非要走一条路,更不能片面理解为物理性的“到达”。

比如,教师是不是可以把一部分有同样情况的学生的家长请到学校,做小范围的交流沟通?这样,目标也明确,效率也高,大家也都不会觉得是负担。教师也可以采用视频连线的方式,与家长交流。此外,微信群的交流、电话交流等,都应该算是家校密切联系的一种。不可厚此薄彼,更不能只认同“到学生家打卡”。

时代在变化,但教师与家长增进联系仍十分重要。只要能够增进了解、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不妨多一些渠道和方式,多一些真诚的交流和互动,少一些形式主义。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