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曲艺盛会 相约鹰城
3上一版  下一版4
 
英雄机长真实故事 搬上曲艺舞台
一曲《秀发》动人心扉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9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群口故事《我爱祖国的蓝天》令人动容
英雄机长真实故事 搬上曲艺舞台

杨鲁平在向本报记者介绍《我爱祖国的蓝天》创作过程。
 

□本报记者 王春霞/文 李英平/图

“刘机长,乘客已经全部安全下机了,人员已清点完毕。”

“多少?”“刘传健”发出低沉的声音。

“128。”女乘务员的声音里有掩饰不住的惊喜。“一个也不少,都活着!”“刘传健”长嘘一口气,如释重负。

这是中国第十届曲艺节开幕式上的节目——群口故事《我爱祖国的蓝天》中的一个令人动容的场景。

由国家一级演员、曲艺作家杨鲁平携四名学生表演的这个节目,生动再现了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英雄机长”刘传健带领机组人员成功处置突发险情,机上119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奇迹生还的真实故事。

创作:八易其稿

昨天上午,刚刚抵达平顶山的杨鲁平带领节目组人员,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彩排。在彩排的间隙,本报记者对杨鲁平进行了采访。

作为军旅曲艺作家,相声、评书表演艺术家,十几年来,杨鲁平一直在参加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并创作表演了一批以部队道德模范为原型的优秀曲艺作品。

英雄机长刘传健是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今年春节前夕,中央文明办和中国曲协把创作改编刘传健故事的任务交给了杨鲁平。

杨鲁平说:“刚接到任务时,觉得压力很大。当时电影《中国机长》已经播出了,而且那么火,电影的视觉冲击力很大,而曲艺光靠嘴来说,难度是很大的。”

为了对故事进行深度挖掘,杨鲁平首先约刘传健在网上见面。“他是个军人,我是个老军人,一见面,就非常亲热,我们在一起聊得很好。”杨鲁平笑着回忆,“我对他说,材料和报上发表的东西我都看过了,我就要听你的心里话,当时在那么危险的情况下,你就没怕过吗?”

“他告诉我,他虽然当过多年飞行员,但从未遇到过飞机挡风玻璃突然破碎这种事,这飞机上有100多条命呀,生死关头啊。飞机落地滑行的过程中,是他最紧张的时刻,甚至比空中出现险情的时候还要紧张。因为当时制动系统已失灵,没有任何的依靠。”杨鲁平说,刘传健给他讲了很多真实的细节,对他的创作有很大的启发,“你要把这个故事变成艺术品,就要刻画人物,把他典型化,让大家产生心理共鸣,靠语言的魅力来征服观众。”

杨鲁平说,最终他和创作团队对故事的细节进行打磨,多次重改结构,八易其稿。从创作到排练,耗时4个多月才完成。

今年8月25日,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在北京演出,以刘传健的故事为原型的群口故事《我爱祖国的蓝天》进行了首场演出,观众反响强烈。这部作品之所以打动人,除了真实感人,还要归功于杨鲁平的表演。他将影视表演、话剧独白、歌曲演唱等融入评书作品,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目前,杨鲁平携团队已在四川、广西等地参加全国巡演,这个节目已经演了十多场。

看法:作品要写人

2006年,第六届中国曲艺节在平顶山举办时,杨鲁平曾受邀前来参加,并主持了一台晚会。第二次来到平顶山,他在感叹平顶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同时,对于当下的曲艺创作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的曲艺,一定要有文学性。所谓的文学性,就是要写人。优秀的经典作品都是要刻画人物的。而现在的很多快餐文化,不愿意再沿着这条路走。一个作品如果不写人,那你的作品有什么生命力呢?”

对于年轻一代的曲艺作家,他给出的建议是:“一定要在作品上狠下功夫,要去刻画人物,千万不要被快餐文化所迷惑。当然快餐文化,市场也需要,但是你别忘了,你只要站在舞台上演出,你为大众演出,你就要有一种责任和担当。”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