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曲艺盛会 相约鹰城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从同班同学到“铁杆搭档”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0年9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苗阜 王声:
从同班同学到“铁杆搭档”

苗阜和王声近照(图片由苗阜王声工作室提供,左为苗阜)
 

□本报记者 杨岸萌

昨天晚上,在第十届中国曲艺节开幕演出上,观众欣赏到了陕派青年相声演员苗阜、王声表演的相声节目《欢声笑语》。

苗阜、王声都是80后,2007年,两人牵头创立陕西青年曲艺社(后更名为“青曲社”)。2015年,陕派相声登陆央视春晚,苗阜和王声表演的相声《这不是我的》,以大尺度“反腐题材”一鸣惊人。

春晚成事业新起点

“我最近也开始看书了,现在可以说我是达到了手不释卷的地步,各种中外名著,好家伙天天拿着看,《名侦探柯南》《海贼王》,我都拿在手里。”

“如果您再拿一套《七龙珠》,一套《圣斗士》,就能凑够四大名著了。”

2013年,苗阜和王声携相声《满腹经纶》参加北京喜剧幽默大赛,喜获季军,并获得了进军北京卫视春晚的机会。2014年春节,《满腹经纶》在北京卫视春晚上亮相,精彩演出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好评,同时还被央视新闻、新周刊等媒体转发,评价他们为“中国好相声”。

2014年,他们在央视元宵晚会上表演相声《学富五车》,同年3月成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10月以相声《满腹经纶》在CCTV相声大赛获头奖。2015年参加央视春晚,表演相声《这不是我的》。

《这不是我的》是一个反腐题材作品,在央视春晚舞台上,相声作品讽刺“领导”这一群体的屈指可数,这一大“尺度”选材让他们一鸣惊人。

第一次上春晚,第一次接触反腐题材,两人10月份到北京开始筹备。闭关苦思,修改数月,这好似一场挑战极限的拉力赛,苗阜为此整日熬夜,一月就瘦了十斤。“压力太大,当时真想放弃。”回忆起当初的情形,苗阜说,这个本子他们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心血和努力,改动之大,跟一开始的本子相比,简直不是同一个本子。

节目播出后,有媒体给出高度评价:“这次登上春晚的陕派相声讽刺尺度之大,涉及题材之‘敏感’,堪称30年来之最。”从此,苗阜和王声一夜爆红,他们在哪里演出都座无虚席。

从小学同学到相声“铁杆搭档”

曾有人这样评价:苗阜,脸黑外向,说起话来表情丰富,喜欢热闹,技能值:一本正经胡说。王声,肤白内敛,平时一脸严肃,喜欢清静,技能值:义正词严纠错。

苗阜和王声都是1982年出生的陕西省铜川市人,前者相声师承曲艺名家郑小山,后者是陕西相声名家郑文喜的徒弟。

两个人小学就是同班同学,也都爱好文艺,曾一起登台表演诗朗诵。小学五年级王声转学,此后13年,两人没有任何联系。苗阜在西安铁路局宝鸡职工培训基地(原宝鸡铁路运输高级技工学校)毕业后,被分到富平县梅家镇车站当了电力工,王声则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

后来一次偶然机会两人重逢,发现成了同行,之后很快成为“铁杆搭档”,共同钻研相声艺术。

在2015年北京卫视春晚,苗阜、王声带来作品《同学会》,说的就是他们的同学关系。“这个作品讲述了大学时期的故事,您可以仔细听,凡是讲到好的,爱学习、爱祖国的故事,都是我大学时期发生的故事,凡是讲到不好的,都是他大学时期发生的故事。”王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开玩笑说。

苗阜在相声表演中是逗哏演员,别看他现在口若悬河,上小学时,同学们却不爱跟不喜欢说话的苗阜玩。二年级时,他从收音机中第一次听到相声节目《反正话》,觉得有趣,改了词到学校里说,逗笑了小伙伴,大家才愿意跟他玩,从此,说相声就成了他的梦想。

苗阜的爸爸是厨师,人很严肃,不希望他去说相声。他妈妈也反对他搞文艺,希望他能在铁路上当个工长。不过,热爱让苗阜想尽一切办法拉近与文艺的距离。

从2002年起,只要单位有文艺活动,苗阜就请假去搬道具,借机学习表演,没钱住旅馆,晚上就睡在彩排厅里。苗阜持之以恒的“打杂精神”最终打动了艺术团领导,团里渐渐给了他一些龙套角色,最后被抽调到了艺术团。

从2003年开始,苗阜开始在陕西省大型活动中担任舞台总监、编导、导演、总策划、总导演。2010年,他与王声参加陕西首届喜剧幽默电视展,与王声表演对口相声《学外语》。之后,他们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也把陕派相声带上了更大的舞台。

“天对地,雨对风,苗阜对王声;捧对逗,汪对喵,呆萌对傲娇。”苗阜、王声的粉丝改编的《笠翁对韵》,充满了对他俩的祝福和希望。

让西北相声发扬光大

中兴西北相声,成就陕派相声是苗阜的一个梦想。

2007年,苗阜、王声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创立青曲社,提出“中兴西北相声”的口号。不少前辈、同行认为青曲社是“业余”人员创立,瞧不上这个“草台班子”。

门可罗雀,少人光顾,是青曲社创立之初演出时的状况。曾因交不起场地租金,青曲社面临关门,包袱不响也曾是他们的噩梦……

顶着压力,一路摸爬滚打,苗阜、王声结合经典传统段子和现代流行语言创作的相声作品逐渐被认可,在西安市拥有了一批“铁杆粉丝”。

“记忆最深刻的是我们的第一场商演,在西安,当天晚上大雨倾盆,我们都以为来不了多少观众,没想到满坑满谷都是人,我们心中备感激动,演出特别卖力。谁知道相声大会进行到一半,剧场竟然停电了,我们当时紧张坏了。”王声说,“没想到观众没有慌乱,纷纷打开手机手电筒举起来,我们就着这灯光把演出进行下去了,到最后很多演员都感动哭了。演出结束之后我们在剧场门口一位一位地鞠躬说抱歉,后来又开了一个专场,算是给大家补回来了。”

《笑谈经典》《八里巴黎》《大话西游》《手机漫谈》《文身趣谈》《看电影》《环保大使》这些都是苗阜和王声脍炙人口的作品,文化底蕴深厚。

凤凰网曾评价他们的作品:“在苗阜与搭档王声合说的相声段子里,陕西文化的厚重底蕴总是信手拈来。”

“苗阜的相声段子中频频使用网络语言,包袱笑点的抖落超过了相声本身的表演形式。在短短十多分钟相声里,更注重人物性格、角色,更像一幕小剧,从语言内容,回归到人物的表达与塑造。”西安晚报如此评价苗阜。

“有人说我是小电工创造大奇迹,其实能坚持相声梦想就是幸福、快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苗阜笑着说,“能让西北相声走出去,我从未感到酸楚,反而感到幸福、高兴。我希望将来有一天提起相声,不光有北京、天津,还有西安。”

在第十届中国曲艺节上,苗阜、王声再次见到中国曲协主席、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相声大家姜昆,他们不会忘记姜老师曾经对他们作品的肯定:“我特别希望年轻人快点出来,结束目前相声表演不算青黄不接,但也供不应求的局面。”

“相声现在很火,但其实是表面繁荣,未来的发展其实说起来很容易,多培养好演员,多编写好作品,多见观众,但做起来真的是困难重重,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我们绵薄之力,让相声发展得越来越好。”苗阜说,“开宗立派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

苗阜说,平顶山是曲艺爱好者必来之地,他们曾参加过马街书会,来过很多次平顶山:“咱们平顶山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尤其是马街书会传承到现在已经有700多年了,真正做到了守正创新,在这里祝愿平顶山的发展步步登高。”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