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他是我兄弟
丝瓜花开
可爱的红薯面馍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0年9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可爱的红薯面馍

 

◎庞克忠(河南叶县)

前几天骑车行至菜市场,看到一家蒸馍店,特别的是,蒸笼里摆放的不是白面蒸馍,而是红薯面馍。我上前问价格,老板答:一元一个,保证是纯正的红薯面,不然假一赔十。我一听,呵,居然比白面蒸馍还贵,昔日没人愿意吃的东西,现在还成宝贝了。

我记得小时候,红薯多得铺天盖地。当时很流行一句话: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那时候物资匮乏,基本生活全靠红薯来支撑,谁家要能吃上一顿白面馍,就跟过节似的。清楚地记得曾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有一天,邻居大哥跟媳妇吵架,我爷爷听到后就去他们家里劝架。进门为了缓解气氛,爷爷就问他们吃的什么饭,大哥媳妇说:“烙的油馍,烧的面疙瘩。”我爷爷一听笑得合不拢嘴,说:“这比过年还过年,你俩还不赶紧吃,居然还有工夫吵架。”

还有一件事,多年来也让我难以忘怀。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母亲特意蒸了几个白面馍招待,客人坐在饭桌前吃,而我们兄妹几个只能在一旁呆呆地看着,因为我们每个人手里拿的都是吃得够够的红薯面馍。客人前脚刚走,我们兄妹几个后脚就开始争抢客人剩下的白面馍。那个味道,真香啊!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种醉人的感觉,每每想起来都回味无穷。那个年代,谁能想到,居然有朝一日家家都是白面馍和大米饭,红薯面反倒成了稀罕之物。

如今,你随便去乡村转一转,就会发现,往日破旧低矮的房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漂亮的楼房,三层或四层,瓷砖院墙,朱漆大门,很多家庭的门前或院子里还停着轿车。这一切的变化,都让人不敢相信。

肉眼可见的变化是乡村崭新的楼房和平坦的道路,无形的变化是乡村的文化和精神。如今,乡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一样,父母重视教育,从小学习文化知识,每年都有不少考上大学的孩子。最可喜的是,不少大学骄子学成毕业后反哺家乡,开垦荒地、承包果园、发展畜牧业等,带动家乡增收脱贫。

社会在变,时代在变。乡下人如今已不再是过去的乡下人了,他们囊中不再羞涩,脑袋不再空空,就像现在的红薯面馍,也已经由面目可憎变得有了些许可爱,成了一种点缀,一种回忆,一种象征。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