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本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张平洋:葡萄串催开幸福花
张丙奎:丘陵地栽下“摇钱树”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9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平洋:葡萄串催开幸福花

张平洋(右)在葡萄园内与种植户探讨葡萄修剪技术
 

□本报记者 胡耀华 文/图

“根据往年修剪情况不难看出,如果疏剪和缩剪时不留一定长度的残桩,容易造成枝蔓腐烂……”9月22日,在鲁山县辛集乡小河李村一葡萄园内,70岁的张平洋与该乡三街村的宋伟民交流葡萄种植和管理情况。

张平洋家住辛集乡张庄村,因为有丰富的葡萄管理经验,成为当地的“土专家”和“田秀才”,谁家遇上葡萄种植的难题,他都去解疑释惑,有时还免费举办培训班。正因如此,他先后被相关部门选拔为省、市科技特派员。

从无到有尝遍酸甜

时下的辛集乡张庄村,葡萄园一个挨着一个,到葡萄成熟时,来收购葡萄的车经常排得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而在30多年前,张庄村只是个普通村庄,地里只有庄稼没有葡萄。1985年,张庄村的张欣、赵建坡等4户农民种起了葡萄。张平洋见葡萄长势不错,1986年也学着种了两亩。也是在自家的果园里,张平洋第一次尝到了葡萄的味道。

“那时候一亩地能产葡萄3000公斤,一公斤能卖1元钱。”张平洋回忆,当时小麦4角钱一公斤,如此一算,种葡萄比种庄稼强得多,于是村民纷纷效仿。

不过让大家想不到的是,葡萄种植第一年还行,第二年就出现了落果和腐烂等问题。直到这时,张平洋等人才意识到种葡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解决葡萄种植的难题,张平洋先后去郑州、石家庄、南京等地找专家学习,最终攻克难关,掌握了葡萄腐烂病的防治方法。

想法打造葡萄产业

1993年,张平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当时,张庄村的葡萄种植已发展到80多亩。然而规模扩大了,销售又成了难题,并且还有葡萄品种单一,很难迎合消费者口味的问题。

为解决销售难,张平洋印了500份销售广告,与村委会主任一起到襄阳、荆门、张家界等地推广。同时又牵头成立了辛集乡葡萄种植协会,注册了“华豫仙缘”葡萄商标,并引进巨峰、夏黑、京亚等优质品种。

“起初主要是技术上不过硬,没套袋儿,也不知道疏果,一心想着产量,忽视了质量。”张平洋说,后经反复学习,他开始施有机肥,套袋种植,打造无公害产品。这样种出的葡萄口感好,品相好,一到成熟时,客商纷至沓来。种植户越来越多,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

张平洋带领村民种葡萄的做法得到了辛集乡的肯定。2008年,在辛集乡政府的帮助下,辛集乡葡萄产业党支部成立,张平洋担任党支部书记,从此,他为果农服务的劲头更大了。张平洋经常带着一块儿小黑板,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谁家种葡萄遇到难题,他都有求必应。到2010年,张庄村的地几乎都种上了葡萄。

扩大规模抱团种

有了种植技术,又有了销售渠道,等于有了稳定收入。自己村的地种完了,张平洋决定抱团向外发展。

2011年春,张平洋发动张国安、郭秋生等十几人来到距家两公里处的小河李村,一次性租地500亩,仅张平洋家就租地30亩,开始大量种植葡萄。由此带动,不仅小河李村,辛集乡其他28个村也都种上了葡萄,种植面积达1.5万亩。

种葡萄的人多了,村上的闲散人员少了。“原来经常没事干,现在到葡萄园打工,一天60元,不出家门就有钱挣。”正在葡萄园施肥的一名村民说。

2016年,随着效益逐年增长,辛集乡葡萄产业党支部升格为葡萄产业党总支,下辖张庄片、三街片、河扒片3个党支部,并下设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物资供应、产品安全、新品种引进试种、品牌申报等6个党小组,共88名党员,张平洋任党总支书记,同时采取“党建引领+协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带领村民搞好葡萄种植。

“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农民致富能手”“河南省科技致富带头人”“河南省科普先进工作者”“出彩河南人之首届最美退役军人”……连年来,因为带领大家种葡萄共同致富,张平洋也获得了不少荣誉。

“现在我们完全是标准化种植、数字化管理、优质高效栽培。”张平洋说,现在葡萄质量有保证,很受欢迎。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