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收获
母亲在哪儿 中秋就在哪儿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9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收获

 

◎卫鹤龄(河南平顶山)

一场秋雨一场寒。中秋节前,下了秋雨,没了燥热,迎来一个爽爽凉凉的世界。

几个月前,我们在老表郊外的苗木场,种了两小片花生,二十几平方米的样子。那是一个晴朗的天,六岁的小孙子,丢花生种,在园子闲玩的一个老太太,用锄挖坑、埋种,一老一小组成一对最佳搭档。这个乡下的老太太,七十多岁,干干净净,精神矍铄,干起活来,风风火火。孙儿一手拿着装花生种的小袋子,一手拿种子,对准土坑,一坑两三粒,一丢一个准。他累得满脸潮红,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现在回忆,真是一幅动人的场景呀。

而今,花生到了成熟的季节。中秋小长假的第一天上午,一家人和朋友一起,驱车前去田间收获。玉米、大豆刚刚收过,放眼望去,郊外的农田一片辽阔。迎面而来的,是土地原汁原味的气息。

园子里,几十个品种的绿化一族,昂扬着绿意。进园后,映入眼帘的是硕大高耸的银杏树,它的叶片和果实,洋溢着金色,果子在秋风中摇曳着。熟透的果子,星星零零落在地上,小孙子和他妈妈,一颗一颗拾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小孙子在地里捡了一个豆虫,那豆虫绿而肥大,他把它拿到路上,用树叶逗弄。我问他,你拿的是什么树叶呀,他说,银杏叶。

礼拜天,我们经常带小孙子到郊外。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带他到苗木场,拿着各种工具,让他在土地上随意玩耍。种菜的季节,带他去种菜,去拌种,把种子撒在田垄里,去认知蔬菜的成长过程。根据时令,带他去李子园摘李子,去葡萄园摘葡萄,采摘各类瓜果。如今,他认识了不少书本以外的植物。

有一天,小孙子对我说,爷爷,银杏是孑遗植物。我说,还有什么是孑遗植物,他竟然说出了珙桐、鹅掌楸、红豆杉的名字。我接着问他,有没孑遗动物,他说,大熊猫呀。今天,他来园子了,可以看看染黄的银杏叶,捡拾银杏果,收获亲自种下的花生。

花生,在地面上开花,地下结果,所以人们又称其为落花生。看到孙儿种的花生,我不禁想起了散文家许地山的小文《落花生》。诸如苹果、核桃、葡萄等,长在高处,把最美好的一面,炫耀给世人。而花生却埋在土里,从不张扬自己,默默无闻,只求奉献。

花生秧,前几天还是绿色,如今叶子已经有些发黄了。成熟了,再不去收,就真的成落花生了。两片花生田,一片小孙子与他爸爸妈妈一起收获,而另一片由我和孙儿的奶奶以及朋友一起收获。因为是疏松的沙土地,一开始,我们轻轻地用手去拔,白胖的花生,随手而起。哎,情不自禁地剥开花生,品味着那泥土气息和香甜味道。用手去拔,因为用力不均,常常会把花生遗漏在土里。透过茂密的花生秧,也很难看清那一粒粒花生。于是我们一个人用镰刀去割秧,一个人用锄头去挖,一个人去摘花生。孙子那边,一片欢声笑语,三人小组合,让收获场景达到了小高潮。

带着泥土气息的花生,一袋一袋装好,已临近中午。今天家人一起劳动,与孩子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也是一个劳动节。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