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本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宁秋香:葡萄种出甜日子
梁会锋:科技惠及养殖户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0年9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梁会锋:科技惠及养殖户

梁会锋(左)给村民赠送科技养鸡宝典
 

□本报记者 孙书贤 文/图

“你尝尝俺蒸的包子,用山野菜木兰芽做的馅儿,可香啦!”9月20日中午,在郏县茨芭镇北竹园村,68岁的村民李占卿端着一盘包子,一个劲儿往科技特派员梁会锋的手里塞。

梁会锋推辞着快步走出院落,李占卿追出大门,一把拉住了她:“你跑这么远来给俺服务,该吃中午饭了还要走,不吃个包子我心里过意不去啊!”

一个承诺值千金

今年45岁的梁会锋是郏县畜牧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2016年10月,她被单位委以重任,成了一名科技特派员,负责茨芭镇天成洼、北姚、北竹园三个村的科技服务工作。

上任后,梁会锋深入这三个偏远山村,挨家挨户走访,几天时间就把三个村的种植、养殖状况摸得清清楚楚。接下来,她在三个村先后举办了科技养殖培训班,自己当老师对村民们进行养殖知识培训,并邀请农业专家前来讲授种植技术。

天成洼村民张晓养了3000只柴鸡,由于防疫时操作不当,发生了鸡瘟。看着鸡一只只死去,张晓心疼得直掉眼泪。梁会锋听说后,主动上门查看情况,安抚张晓说:“没事,你放心吧,以后你家的养殖技术服务我包了!”她及时开出处方,用中药对鸡群进行调理,几天时间,鸡群就精神振作起来,她还亲自为这些柴鸡重新进行了防疫。

出手不凡,村民们都对她刮目相看。此后,梁会锋三番五次上门指导张晓如何正确防疫、如何科学配方,及时解决养殖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大幅度降低了鸡群死亡淘汰率。2017年,张晓的养殖规模扩大到了7000多只。在梁会锋的悉心指导下,张晓靠着养殖柴鸡走上了致富之路。张晓给梁会锋送上两箱柴鸡蛋表达感激之情,却被婉拒。“这样的科技特派员,真是我的福星啊!”张晓感慨道。

治愈顽疾有妙招

茨芭镇北竹园村的李占卿退休后,2015年开始发展柴鸡喂养。梁会锋担任科技特派员后,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发现李占卿是在一大片空地上进行露天喂养,当即建议他在空地上种上果树,进行林下养殖。李占卿很快种植了石榴树,使鸡的生存率、产蛋率大幅提升。

李占卿采取的是散养模式,防疫比较困难,鸡群抗体水平下降,个别鸡出现了病情。梁会锋上门进行技术指导,采取单个治疗法,把精神萎靡不振的鸡进行隔离,及时阻止了病情蔓延,并采用中药来提高鸡的免疫力,给鸡两个月喂服一次左旋咪唑,提高鸡的健康率。

2017年11月,李占卿发现鸡的产蛋率下降,却找不到原因。梁会锋通过仔细查看,发现鸡群里有假母鸡和弱鸡,建议他对挑选出来的鸡进行淘汰,及时更新鸡苗,很快扭转了局面。

多年来,在梁会锋的帮助下,李占卿靠科学养殖走上了富裕之路,每年出售绿壳柴鸡蛋收入都在8万元以上。“科技特派员不论刮风下雨,都会及时来到俺家进行技术指导,从来没有吃过俺的一顿饭。”李占卿说。

北姚村民李京会养了9头牛,今年6月,他家的一头牛身上出现了白色硬块,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梁会锋。接到李京会的求助电话后,梁会锋很快赶到了现场,经过仔细查看,说这是一种体外寄生虫,建议用伊维菌素根据牛的体重配比使用量,拌入草料中喂服,两周喂服一次,喂服两次即可。半个月后,牛身上的白色硬块消失不见了,李京会逢人便夸梁会锋的技术高。

面对夸奖,梁会锋平静地说:“我只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而已。”

“梁会锋在派出单位的支持下发挥自身专长,在工作中热情积极,踏实肯干,用实际行动把科技服务大众落到了实处。”郏县工信局副局长林俊旭说。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