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国际
3上一版  下一版4
 
意大利民众投票同意减少议会席位
美对伊朗实施新一轮制裁
马里前防长 被任命为过渡总统
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举行
澳大利亚发生 大规模鲸鱼搁浅
纽约、波特兰、西雅图为“无政府主义地带”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9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对伊朗实施新一轮制裁
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没什么新意”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记者 刘品然 陈霖)美国政府21日打着“恢复联合国对伊朗制裁”的旗号,宣布对与伊朗核、导弹和常规武器项目有关的实体与个人实施新一轮制裁。这种假借联合国之名、行单边主义之实的行为招致国际社会普遍反对。

分析人士指出,早已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美国根本无权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启动相关涉伊制裁机制,其荒谬做法是将本国利益凌驾于国际法之上的又一例证,只会令美国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

妄图“代表”联合国

美国总统特朗普21日发布行政令,宣布对27个支持伊朗核、导弹和常规武器项目的相关实体与个人实施制裁和出口管制。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当天声称,行政令是美方执行联合国对伊武器禁运和对规避联合国制裁者追责的“有力工具”。白宫当天在一份声明中说:“美国现在已经恢复联合国对伊朗的制裁。”

就在行政令推出前两天,美国单方面宣布,已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中的“快速恢复制裁”机制恢复联合国对伊制裁,并威胁联合国会员国若不执行制裁将“面临后果”。

不过,美国这种自说自话、强行“代表”联合国的做法已招致包括其盟友在内许多国家的强烈反对。中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等伊核协议参与方分别致函安理会主席,就美国单方面宣布安理会恢复对伊制裁表明反对立场,欧盟也发表声明表示反对。这反映出国际社会的共同立场和普遍共识,凸显美国失道寡助的窘境。

英、法、德三国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警告,美国无权以联合国名义单方面恢复对伊朗制裁。声明说,鉴于美国两年前已宣布退出伊核协议,美方先前对安理会所作通知“没有法律效力”。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伊朗问题专家芭芭拉·斯莱文表示,美方在退出伊核协议后又意图利用该协议,这种行为“荒谬、不合逻辑且无法律效力”。

合则用、不合则弃

美国在制裁伊朗问题上一意孤行的做法,再次反映出其对于国际法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傲慢态度,是美国单边主义立场的最新例证,也是对多数国家所认同的多边主义的又一次挑战。

《纽约时报》评论,美国政府这一行为“厚颜无耻”,美国曾与欧洲盟友一道应对伊朗核问题,而现在美国成了“被孤立者”。国际危机组织联合国项目主任理查德·高恩坦言,特朗普政府在过去三年多里不断破坏多边协议。

美国媒体认为,美国在伊朗问题上强行“代表”联合国的做法不会被各国所接受,美国政府当前的所作所为正让美国进一步脱离国际社会。

新制裁影响有限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新一轮制裁对伊朗的实际影响十分有限。曾在美国财政部负责制裁事务的高级顾问布莱恩·奥图尔表示,此次制裁涉及的交易行为已在美国此前对伊制裁范围内,新措施仅是用来“充门面”而已。

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21日表示,美国新一轮制裁“没什么新意”,美方对伊朗已施加了所有压力,但伊朗没有屈服。

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政府围绕“快速恢复制裁”机制一系列举动的真正目的是在11月初美国总统选举前彻底摧毁伊核协议。

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贾里特·布兰克指出,美国本可以通过其他制裁手段达到对伊武器禁运的目的,而之所以诉诸“快速恢复制裁”,更多是为了动摇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的法律框架或激起伊朗的过度反应,从而让下届美国政府很难重回伊核协议。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曾表态说,他如胜选将重新与伊朗接触,并让美国在伊朗遵守协议的前提下重回该协议。

德黑兰大学访问学者、清华大学伊朗问题专家刘岚雨表示,美国近来一系列动作都是为今后在中东组建“反伊朗联盟”提供合法性,未来不排除美国继续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的可能性。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