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本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张化阁:贴心送上科技“保险”
王海伟夫妇:共同打造甜蜜事业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0年9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海伟夫妇:共同打造甜蜜事业

王海伟夫妇在查看蜂箱
 

□本报记者 胡耀华 文/图

9月16日,在鲁山县观音寺乡西陈庄村,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朵朵山花竞相开放。在西陈庄村北边的山脚下,王海伟、石盈盈夫妇在蜂场忙碌着。

“你看这箱蜜,已经封口了。”

“是啊,这几箱质量都不错。”小两口一边收拾着蜂箱,一边乐呵呵地说。

意外办起养蜂场

王海伟今年40岁,妻子石盈盈今年38岁。“说起养蜂,纯属意外。”小两口未曾开口人先笑。

王海伟和石盈盈都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王海伟的父亲经营有小型加工厂,专门加工水泵上使用的油封。与石盈盈结婚后,王海伟从父亲手中接管了这个加工厂,一直干到现在。

西陈庄村位于深山区,境内山花多,每年前往放蜂的人络绎不绝。出于好奇,王海伟也养了几箱蜜蜂,不过收获的蜂蜜从未卖过,全都送给了亲戚朋友品尝。

蜜蜂分窝快,截至2013年,王海伟家的蜂群不觉间已增加到20多箱。

微信中发现商机

“姐妹们,你们的蜂蜜喝得差不多了,就提前发信息给我,别怪我没给你们留,今年天气不好,蜂蜜不多!”这是2014年11月15日晚石盈盈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一条信息。

其中一名网友回复说:“我们家已经免费喝了您那么多蜜,再免费喝都不好意思了,我们掏钱买吧。”与此同时,更有网友直接留言让其收钱销售。

“说真的,我之前从未想过卖蜂蜜挣钱,那一次卖了8000多元。”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石盈盈有些激动。她说,那晚她试着在微信朋友圈开了价,很快有十多人要买,并以发红包的形式提前下了订金。不到一周,家中50多公斤蜂蜜全卖完了。

也就从那时起,夫妻俩看到了商机,首期投入两万元,又购买了20多箱蜜蜂。

为掌握养蜂技术,夫妇俩先后拜访了不少养蜂户,蜂群逐年增长,去年发展到300多箱。至2016年底,夫妇俩仅靠卖蜂蜜一项就收入10多万元。

村民们跟着致富

一个油封加工厂,一个蜜蜂饲养场,不仅石盈盈和丈夫有事做,村上的一些闲散劳力也跟着有事做。

“在这里干活儿挺好的,也不累,平均每月有2000元收入。”一个在加工厂干活的村民说。

另外,见王海伟夫妇养蜂赚了钱,不少村民纷纷效仿。“原来想着养蜂技术高、难度大,不敢养,现在由王海伟夫妇指导着,养蜂容易多了。”西陈庄村村民岳群说,3年前他家养了一箱蜜蜂,起初不懂技术,养着养着蜜蜂没了。后来,他又弄了一箱,在王海伟夫妇的指导下学着养,现在蜂群发展到了十几箱,每年能增收3000多元。

“王海伟夫妇做得不错,目前已带动我村50多户村民养蜂。”西陈庄村党支部书记石新延说,两口子人也勤快,谁家饲养蜜蜂遇到了难题,他们都会义务帮忙。

养蜂户多了,蜂蜜也多了。为避免蜂蜜滞销,2015年起,石盈盈和丈夫开始尝试蜂蜜加工。“这也是和湖南一个养蜂朋友学的,把蜂蜜做成能吃的化妆品。”石盈盈说,她为此还专门去北京进行了学习,购买了人家的配方,最终生产出了蜂蜜香皂、蜂蜜面膜、蜂蜜唇膏等系列蜂产品。同时他们还打破常规,培养蜂巢蜜,并注册了商标,受到消费者欢迎。

“回头准备建个蜂产品展厅,将蜂场进一步扩大,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把日子过得像蜜一样甜。”谈起未来,王海伟笑着说。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