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出彩鹰城 圆梦小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李付臣:桃甜虾肥日子红
王东海:猪壮蜜甜事业火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0年9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东海:猪壮蜜甜事业火

王东海在查看养的蜜蜂
 

□本报记者 胡耀华 文/图

9月2日中午,天气晴好。鲁山县熊背乡茶庵村的一家蜂蜜加工厂内,机器隆隆作响,8名工人身穿白大褂,坐在流水线前有条不紊地过滤和灌装蜂蜜。

加工厂不大,里面融蜜机、杀菌机、真空浓缩机、过滤机等设备一应俱全。

“这是我们去年新建的加工厂,希望精益求精,进一步提高蜂蜜质量。”加工厂负责人王东海说。

返乡创业发展生态养殖

王东海今年43岁,当过16年兵,2012年退伍回到茶庵村。

“那时候不少人劝我,说不该退伍回家。”王东海说,他那时候是四级士官,虽然部队条件很好,但他有自己的想法,就是想回家干点儿啥,顺便照看父母和妻小。

茶庵村是熊背乡最偏远的一个山村,民风淳朴,山清水秀,境内的红河谷每年都吸引不少游客。王东海相中了家乡的环境,决定回家发展生态养殖。

说干就干,2013年,王东海建了个生态养猪场,注册成立鲁山县东海养殖有限公司,专门饲养二代野猪和农村黑土猪。

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回家当猪倌儿,王东海的做法遭到不少人的冷嘲热讽。但王东海心里有数,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

出师不利不言放弃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这话一点儿不假。2014年,王东海养的猪崽先是拉稀,接着几乎全部死亡。起初王东海不知何故,后来才知道因缺乏技术,配型不对,种源出现了问题,导致猪仔免疫力下降。猪崽死了,该出栏的成猪没销路,王东海一下子损失数十万元。亲朋好友见此劝他赶紧改行,但王东海没有放弃。

“那时候多亏朋友帮忙,才有了今天。”王东海指着圈里的100多头生态猪和30多头母猪说,那时候加入了一家商会,在商会和朋友帮助下,猪场才得以重新开张。

有了技术,有了资金,再养起猪来就顺利了。王东海养的生态猪肉质好,不喂饲料,一公斤卖到70元仍供不应求。2016年,他净赚20多万元。

2018年,猪肉价格猛涨,但王东海饲养的生态猪价格没变,他说:“都是老客户,不好意思涨价。”

因地制宜打造甜蜜事业

茶庵村山高林密,一年四季花开不断,是养蜂的好地方。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王东海将养猪场委托给团城乡贫困户闫山管理,自己开始养蜂。

王东海此前就养过蜂,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他当时投资5万元购买了70箱蜜蜂,经过精心饲养,目前已经发展到400多箱,年产蜂蜜6000多公斤,他给自家产的蜂蜜还注册了“中原安石王”商标。

见王东海养猪、养蜂赚了钱,村民纷纷效仿,不少人找王东海“取经”。对此,王东海从不拒绝,热心为大家谈经验讲技术,有村民养蜂产了蜜却卖不出去,王东海全部回收,确保了蜂农的利益。

为进一步确保蜂蜜质量,2019年,王东海成立了蜂蜜加工厂,对蜂蜜进行提炼和包装,以此提高蜂蜜的纯度。

“东海人不错,我就是受他启发才开始养蜂的。”熊背乡宿王店村村民王帅说,他从2018年开始养蜂,现在已发展到100多箱,王东海没少帮助他。

“现在有52个养蜂户加入了我们公司,同时还吸纳村上五六个贫困户在公司打工。”王东海说,乡政府和村干部对他帮助也很大,不仅协调办理征地手续,去年还给他的养殖场修了一条300多米的水泥路,又帮他协调200万元资金,助他扩大生产,带领村民致富。

蜜甜猪壮,幸福相望。问及今后打算,王东海笑着说,他就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向消费者供应高品质的生态猪肉和纯天然蜂蜜。

“他诚实、守信,用勤劳的双手和一个老兵的责任,在自己成功创业的同时,带动大家一起致富,他是我们这里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昨天上午,鲁山县熊背乡党政办主任葛小平说。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