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本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根深几许流芳远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0年7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根深几许流芳远
——我市文学伉俪席根、刘芳的创作故事
席根、刘芳夫妇在小区绿地散步
 

□本报记者 王春生/文 张鹏/图

7月26日,对我市文学伉俪席根、刘芳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

当天,由市作家协会主办的席根、刘芳夫妇《青藤阁诗草》《青藤阁散记》作品研讨会,在席根的家乡、叶县燕山湖畔举行,40多位作家及文友参加此次研讨会。

同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的席根、刘芳都已年过古稀,两人早年同在河南大学中文系就读,1970年结为伉俪。50年来,两人笔耕不辍,此前曾共同出版《青藤阁漫笔》一书,成为我市文坛佳话。如今,两人又出版了《青藤阁诗草》《青藤阁散记》两本新书,再度引起我市文学界人士广泛好评。

A

同窗情谊谱就恋曲

“这次研讨会大家对我们作品的评价大都是肯定和褒奖,让我们受之有愧,同时,对我们也是一种激励和鼓舞。”7月27日,在市区长青路北段自己家中,78岁的席根和76岁的刘芳表露心声。

“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老伴儿既是我的良师,又是我的益友。”谈及文学创作道路上的相携相持,已是满头银发、气质优雅的刘芳说。

老家在豫北封丘的刘芳1962年考入河南大学。刘芳说,高中时期她各科成绩都比较好,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提前完成,所以平时有很多时间去学校图书馆读些课外书。高考报志愿时,老师鼓励她报中文系,“因为学语文能学到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就这样,原本想当工程师的她进入了河南大学中文系。

同年,家在叶县的席根也考入河南大学中文系,恰巧两人同班。早在高中时期,喜爱诗歌创作的席根就曾在叶县县报上发表过诗歌作品。进入河大后,他与后来成为当代知名诗人的王怀让也同在一班,趣味相投的他与王怀让、杨锦纶等同学相互切磋,常常联名写诗,其中席根的笔名是绿竹,王怀让的笔名是亚柯,杨锦纶的笔名是扬子江,于是省内外报刊上不时会见到署名为“江亚竹”的作品。

大学毕业后,席根被分配到我市矿一中(现为市实验高中)教学,刘芳被分配回家乡教学。两人参加工作后并没有过多联系,后来,两人通过书信联系时,发现彼此都是单身。互相帮着介绍对象未果,两人却慢慢产生了好感。“通过交往,我发现他人特别好!”刘芳说。

“在学校时你对我有没有好感?”爱说爱笑的刘芳问席根,席根笑而不语。刘芳说,当时,席根专程赶到她家,为她带去了一件漂亮的的确良衬衣,“我记得很清楚,那件衬衣他花了17元,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获得家人的认可后,他们俩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并于1970年结婚。

B

文坛伉俪共书佳话

两人婚后的生活与当时大多数人的生活轨迹一样,清苦但坚守。结婚之初,刘芳还在老家工作,一段时间后才调到席根所在的学校教书。

随着两个孩子的相继出生,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捉襟见肘。“为修理破旧的住房,我们用架子车拉过煤渣、拾过砖头块儿。”席根感叹道,当时刘芳一边教学一边带孩子,经常忙得不可开交。“早上我把孩子送到托儿所,然后飞奔到学校,有时头发都来不及梳,用手指拢拢就进教室了。有时蓬头垢面,老席都称我是农村的‘妇女队长’。”刘芳回忆道。

然而,两人相濡以沫的感情、对文学的热爱,从未被艰苦的生活湮没。

进入改革开放年代,席根与时宇枢、禹本愚、赵光先等诗友一起,连续在《河南日报》等报刊上发表组诗。

刘芳教书之余,开始尝试儿童文学创作,她写的此类文学作品曾获得河南省第二届儿童文学奖。1984年,送走最后一届高中生后,因嗓子出现问题,刘芳不得不离开了讲台,到当时的矿务局党校工作。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她开始创作散文。十多年时间里,她写的千字短散文很受欢迎,不仅获得过省级报刊副刊奖,还获得过全国煤炭行业的文学乌金奖。2001年,她的第一本书《绿云何处》问世。

由此,夫妇俩的文学创作进入了属于他们的鼎盛时期。2005年,两人合著的《青藤阁漫笔》一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为什么会有青藤阁之说呢?”刘芳说,因为他们家原先住的是顶楼,“冬天特别冷,夏天特别热。”他们便在阳台上种上了爬墙虎,几年时间,爬墙虎长势极盛,状如青藤,文友们称他们的顶楼为青藤阁,他们也把书屋叫作青藤阁,后来便有了评论随笔合集《青藤阁漫笔》。

此书让他们在鹰城文坛成了人人尊敬和称羡的一对夫妻档文学尖兵,影响和口碑与日俱增。

王怀让专门赠诗盛赞他们夫妇,其中有“根深几许流芳远”等诗句。我国著名诗人贺敬之也鼓励他们多创作,并为他们的青藤阁专门题词。

C

几多磨难未改初心

在他们创作兴致正浓时,命运却给他们开了个不小的玩笑。

“可能是生活总爱捉弄人吧。”刘芳说,就在他们合著的《青藤阁漫笔》出书后的第二年,席根突发脑出血,做了开颅手术。多番抢救调理终见康复后,席根又遭遇大面积心梗,医治后心功能只有常人的一半。此后她的生活就是:资深保姆、全职陪护。

几年前,刘芳也因病经历了长时间的化疗和放疗,病痛曾让她的身体极度衰弱,但所幸她和丈夫都挺了过来,搀扶着走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随后,当席根能坐在轮椅上活动后,他们一起乘邮轮下海,开始跨国旅行,感受异国旖旎风光,在尽享人生乐趣的同时,又开始加大写作量,并构思《青藤阁散记》《青藤阁诗草》。

“文学让你感受到生活以外更丰富多彩的世界,让你的眼界开阔、思维敏锐,使你有了审美情趣,充满了对社会前进的那种渴望。文学作品是给人力量、给人鼓舞的,当你苦闷的时候、受到挫折的时候,文学会平复你的情绪,使你的胸怀变得博大。”在谈及文学对其个人的影响时,刘芳这样说道,“文学作品要写真实的东西,要从中尽量找到美的、鼓舞人的、激励人的东西,不能让人越看越泄气……写作是一种乐趣,如果写得太苦,就失去了意义。”

“我们彼此是第一读者,相互提出批评。我喜欢(文章)短小精悍、朴实无华,她的散文第一是清新,第二是有思想、有正能量。她看我的诗,感觉行时会说‘这两句还行’,不好时就说是顺口溜儿。”席根笑着说。

“文学使他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舞钢作家李炳镇说,翻阅他们的新书,仿佛看到席根夫妇在人生路上孜孜不倦、奋斗不止的身影,领略到他们与命运拼搏的抗争精神。

市作家协会主席孙希彬说,席根是我市老一代具有代表性的诗人,诗作明白易读,诙谐有趣,富有激情,有着鲜明的个性印记和时代特征。刘芳的散文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无论是表现人情人性,抑或状物写景,都意蕴丰富而有韵味。

“尽管我们年龄都已不小了,但我们还会继续努力写下去的,争取写出更好的作品。”采访结束时,席根、刘芳夫妇谈及今后的打算。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