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军魂永驻
品读《青藤阁散记》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0年7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品读《青藤阁散记》

 

◎赵黎(河南平顶山)

因为工作关系,多年来有机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刘芳老师,深感刘芳老师不仅仅是一个优秀的作家,更是一个散发着独特性格魅力的出色女性。特别是她在早期出版的散文集《绿云何处》,文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她写生命的原色,写自然变幻,写微笑的岁月。那清新灵动的语言,那深情款款的诉说,让我记住了刘芳老师和她的散文。

最近,刘芳老师又出版了一本散文集《青藤阁散记》,她送我一本,多天来,这本文集便成了书架上我最常看的亠本书。

读着刘芳老师的散文集《青藤阁散记》,我忽然想起格林的一句话:“作家在童年和青少年时观察世界,一辈子只有一次。而他整个写作生涯,就是用大家共有的庞大公共世界,来解说他的私人世界。”

文学作品要叩响读者的心灵,应该是先有意思再有意义,而不是很有意义没有意思!作品有意思有意义,还要鲜活并且不是完全说教,才能和读者暖心相遇,让读者从中受到启迪,引导读者深思,这点,刘芳老师做到了!

看刘芳老师的散文《青藤阁散记》,书中有两个方向:一是对生活、对自然的反思,文章有种轻灵散淡,浸润了中国古典哲学的智慧,有大彻大悟的老庄的透明清澈。二是对故乡、对亲人的追忆,浓浓的烟火气,娓娓道来,将读者拉入刘芳老师有意或无意的倾诉轨道,让读者从中受益。

她的散文作品中,有四季变幻的路,有安静生活的思考,有风雨雷电,也有落英缤纷。但没有过多的大喜大悲,总是静静地、从容地前行。如小河流水,缓缓流淌,还时时翻滚几朵浪花。读她的《春城花雨》《香山,不解的缘》就读出了这个味道。对文字、自然、山川、建筑,这些来自生活中的细点,有了另一种理解、禅悟和升华。当时光的流水潺潺远去,总有一些瞬间,定格于时间的长河,发出淡雅的清香。这些生命的元素,发出透明的光彩,让读者的思维也变得纯净起来!

我记得禅修有三种境界,“一是看山是山,二是看山不是山,三是看山还是山”,貌似回到原点,但已“此山非彼山”了。这是长期修行的结果,只能从字里行间体悟它之所在。

同样,作品《父女行》,叙述着父女生活中的片段场景,作者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读起来亲切自然,很容易引起同龄人的共鸣,特别是结尾之笔:“父亲,您的清名是无价之宝,这是女儿永远永远也享用不尽的啊!”给读者余味深深,余香袅袅……

《花季留影》以家为背景,文中的黑白“老照片”,还原复活了文章中印着深深时代背景的人物,恰恰是这种人物的画像,让读者看到了社会变革发展的来路,足见“文化的厚重”是对人性时代性的一种宽容与淡定,全篇以第三者的立场来观察与记述,留下这样的几张“老照片”,立此存照,还给人以“史”的反思,与蓬勃发展的时代做一比鉴。

《布谷声声》这篇散文,让我眼睛为之一亮,一种别样的乡愁情怀跃然纸上。那是用一颗纯洁真挚的心,呼唤着人性的善意,呼唤着人与自然和谐的真挚。布谷声声,“弄不明白,究竟是清风送来了鸟鸣,还是鸟鸣唤来了清风”。“布谷,布谷!清越的歌声声声入耳,拨动心弦。”这些鸟儿,在大自然每一个角落鸣叫着,呼唤着黎明,呼唤着岁月!散文读完了,让人沉思几多,尽管岁月的风铃会随风远去,但留在生命里的美好声音会一直响彻耳畔,这才是作者带给读者的美好,带给读者对岁月的无限回味,带给读者对自然爱护的深思,也让读者听到了随风飞舞随水而去的那些落花流水的声音。

别林斯基说过:“无论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景象不可能具有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表现的那个人的灵魂里。”读刘芳老师的散文《青藤阁散记》,总感觉语言清新,行文唯美,情节生动,叙述曼妙,也许是因为刘芳老师的才华和率真是与生俱来的。刘芳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审美情趣,就像书中那些经年的花,静静地开放在读者的心间,温暖而静美!读后,为之动容;读后,无不油然而生敬重之情。

刘芳老师,有学养、有才情,善于读书,才有了今天的文学面貌。她的文章干净,洗练,有生动的场景记述,详略铺排讲究,不饶舌,不故作高深,却又文采斐然,使人读起来心生喜悦。

一路行走,寂寞与芬芳同在!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