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出彩鹰城 圆梦小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尤秋军:垦荒建起“世外桃源”
郑忠辉:双手织就幸福生活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0年7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郑忠辉:双手织就幸福生活

郑忠辉察看产品质量
 

□本报记者 邢晓蕊 实习生 楚雅涵 文/图

纺织机哗哗地响着,各色线轴飞快地旋转着,一条条松紧带很快被编织出来……7月24日下午,走进湛河区佳鑫织带厂的生产车间,机声轧轧,一派繁忙的景象。郑忠辉来回巡视着机器,认真察看产品质量。

郑忠辉家在湛河区河滨街道肖庄村,曾是一名打工仔。靠着勤奋好学和不懈奋斗,他实现了从打工仔到企业老板的华丽转身,还成了乡亲们的致富领头人。

辛苦打工 边干边学

今年48岁的郑忠辉不善言辞,喜欢用行动说话。

初中毕业那年,他去南方打工,当时,身上只带了200多块钱,是家里卖了玉米给他凑的路费……从走出家门的那一刻起,郑忠辉就告诫自己,一定要努力赚钱,改变家里的窘境。

他不怕吃苦,脏活累活都愿意干,为了多赚钱,他主动要求加班,没日没夜地干活。靠着辛苦打工,郑忠辉家的经济状况渐渐好转。结婚之后,他和妻子田秋芝结伴到浙江打工,夫妻俩双双应聘到一家织带厂工作。这家工厂的生产车间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工作环境相对轻松,但郑忠辉夫妇并没有满足于这份安逸的工作,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学习和提升纺织机操作技术上。

要掌握机械维修技术,对于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郑忠辉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在妻子的鼓励下,他从最基本的电力知识学起,“啃”书本提升自己。他向厂里的老师傅虚心求教,一趟趟往师傅家里跑,师傅最终被打动,将技术传授于他。

郑忠辉用了将近两年时间,掌握了纺织机一千余个零部件的拆卸组装技能,能够轻松解决厂里任何一款纺织机的常见故障。他因此被提升为机械维修工程师,田秋芝也被提升为车间主任,俩人的年薪直接翻了一番,成为打工者中的佼佼者。

回乡创业 不懈奋斗

郑忠辉和妻子常年在外打工,女儿一岁多就成了留守儿童,对孩子的歉疚让夫妻俩痛心不已。

“回乡创业吧,这样不仅可以陪伴孩子,说不定还能为家乡作点贡献。”郑忠辉和妻子有了新的梦想,干劲更大了。下班了俩人还在车间琢磨纺织技术,学会了30余款弹力线的数控编程,还熟练掌握了先进的数控纺织机操作技能。

2004年,郑忠辉夫妇俩回到家乡,决心办一家织带厂。彼时,郑州的服装业刚起步,货运周转也非常便利,考虑到这些便利条件,郑忠辉决定在郑州办厂,他负责生产,妻子负责销售。

创业之路艰辛异常,郑忠辉每天在车间里通宵达旦地干活,田秋芝用旅行包装着自家生产的弹力线样品,跑遍全国各地开拓市场。北京、上海、武汉……身材瘦小的田秋芝背着一二十公斤重的旅行包,辗转于全国各大城市的批发市场,努力推销货品,受尽了冷眼,吃尽了苦头。好在市场渐渐打开,工厂渐渐立住了脚跟。

正当生意好转之时,郑忠辉夫妇又迎来了一个更大的难题。随着郑州城市建设的推进,郑忠辉租的厂房一次次被拆迁,他不得不一次次地搬家。有一回,他们租车雇人刚把机器搬到新厂,就又接到拆迁办的通知。

2012年,郑忠辉夫妇回家过春节,有乡亲找到他,希望和他俩一块儿外出务工。“把厂迁回老家吧,这样不仅能解决乡亲们的务工问题,还省得老搬家了。”夫妇俩想到了一块儿。

湛河区第一时间帮郑忠辉对项目发展前景进行研判,并提供了手续办理一条龙服务。建厂期间,热心的乡亲们纷纷赶来帮忙运料、施工、安装设备……很快,这座占地四五百平方米的织带厂建成投产了。

帮扶村民 共同致富

凭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诚信经营的口碑,郑忠辉的工厂渐渐在业界有了名气。他不敢停止学习的脚步,密切地关注着行业动态信息。

如今这家工厂的数控纺织机已由当初的7台增加到20余台,产品销售到浙江、黑龙江、吉林、湖北等省的数十家企业,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上。

湛河区河滨街道肖庄村党支部书记杜桂青说:“富起来的郑忠辉夫妇也开始回馈家乡人民,逢年过节,他们都会购买礼物看望村里的老人,以身践行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他们还出资维修了村中的一段主干道,并为肖庄村小学配置了4台空调,正准备给孩子们建一个图书室。”

“回来创业后,乡亲们没少帮忙,俺都记在心里。现在俺们条件好些了,也想力所能及地为乡亲们做点事!”不善言辞的郑忠辉动情地说。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