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本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周天子往事如烟 冢王村古意盎然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0年7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天子往事如烟 冢王村古意盎然

定王街上的观赏石
太原家祠
村民在古槐树下聊天
 

□本报记者 傅纪元 文/图

公元前586年,东周第九位君主姬瑜出游到距郏县县城西20多公里的小山村时病逝,埋葬于此,被追谥周定王。

周定王葬在这里后,留有姬姓后人在此守墓,因其来自王族,在周亡后遂改姬为王。周定王的陵墓一直受到王氏家族守护,冢王村由此而来。

由于历史原因,这个曾经在汝州和郏县县城之间最大的村落如今被拆分成5个自然村:前冢王村、后冢王东村、后冢王西村、后冢王南村、后冢王北村。2014年、2016年,后冢王南村、后冢王西村分别被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

A

古村落藏八卦玄机

汽车驶出郏县县城沿344国道一路西行,拐入后冢王南村村道。河水汩汩流淌,成片金黄的麦田沐浴在阳光下,收割机在滚滚麦浪中忙碌着。沿线二层、三层民宅随处可见,这与一旁破旧的老屋形成鲜明对比。

走进冢王村老街,村内道路纵横交错,似通非通,宽窄长短不一。一栋栋老屋土墙灰瓦,置身其中,恍若隔世,仿佛穿越时空。今年70岁的后冢王南村监委会主任王新群说,冢王村街是按照五行八卦和二十八星宿布局八街七十二巷。村里没一条直路,路多为丁字形、工字形,犹如迷宫一般,外人进村很容易迷失方向。

王新群说,冢王村曾经的古寨墙长约2.2公里,是当时汝州以西郏县以东最大的村寨,俗话说巡寨一圈四里半。寨门外有护寨河和石板桥,寨墙上有墙垛,用来向外瞭望、射箭、射击等。四座寨门均按八卦设置,都非东西南北正方位,实为按八卦阵势设四门的典型。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寨墙和寨门已经不存在了。此外,村里的古井、池塘、民宅等在设计上也体现了五行八卦的奥妙。

李增强从事郏县地域文化研究,受委托目前正在编写后冢王南村村志。他介绍,从以前的空中鸟瞰图来看,该村形似龟背造型,后因村庄外扩等原因,龟背图案已经不太明显。冢王村历史村落是按照八卦阵势设立,村落布局体现了中国自古流传的易经文化内涵和神奇的八卦奥秘。由于八卦图是周文王所创,冢王的王氏是周朝天子之后,有人认为这样设计是对祖先的一种历史传承,是中国古代思想在规划布局上的体现。

B

老街老宅古意盎然

关帝庙曾经是冢王村的标志性建筑,为清代建筑,红墙灰瓦,经过翻修后主体保存尚好,庙内有“清康熙三十六年重修关圣庙记”等四通清代碑刻。相邻不到两米的是膳食堂。关帝庙门前一条长约300米的东西道路曾是村里最为古老的商业街,道路两侧均为砖混结构的古宅,物是人非,老店已无当年的红火和辉煌。

王新群说,这条古商业街两侧的粮行、茶楼、饭馆、客栈鳞次栉比,且“前店后居”者甚多,曾经一度成为郏县、禹州、汝州交界处最大的物资交流中心,万里茶道西线的必经之地。自从被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后,在政府部门支持下,古街两侧村民全部搬空,重新粉刷修缮房屋,铺设石板路面,使得这条古街的原始风貌得以保存。

古街东侧是栋两层建筑,红漆门窗刻有精美雕花,大门上设门簪,墙体由青砖铺设,飞檐翘角,比周围其他建筑明显气派许多。王新群说,这栋建筑曾经是官府的驿站,为明代建筑,后有东西厢房,南有过屋,正立面全是木结构,属三进宅院。

三官庙在后冢王北村,庙门上方写着“三官庙”三个大字,依稀能看出落款为乾隆十年字样,庙宇四周拱券下排列着三国故事造型彩塑,工艺精湛。庙内供奉有三尊石雕像,分别是张梁、张角、张宝。因年久失修,这座小庙显得有些破旧。王新群说,这个庙还叫作无梁庙,庙顶没有主梁,经历百年风雨,建筑主体依然坚固。

郏县住建局村镇规建办主任傅山峰介绍,冢王村的历史传统建筑,大部分设计风格独特,保存完好,是典型的明清时期传统民居代表。目前村内有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20处历史传统建筑,部分为典型历史建筑。它们为研究我国民居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说起冢王村,就不得不提村里的古树。背靠王氏祠堂立着一块很大的观赏石,上书“定王街”。

这条当年冢王村的主街如今道路两侧两三层的小楼林立,商业气息深厚。在观赏石旁,两棵古槐树,树龄在百年以上,这是拆旧建新时特意保留下来的。而位于后冢王北村内一条通往村外的东西主路上,几位村民正在一棵树龄达500年的槐树下闲坐聊天。傅山峰介绍,目前冢王村现有古槐12棵,见证了冢王村的历史。

C

王氏族人前世今生

王氏是冢王村的大姓家族。今年85岁的王令贤老人说起王姓来源,坚称自己是姬姓后人。当年周定王病逝后,姬姓后人留在此地守墓,因其来自王族,在周王朝灭亡后,遂改姬为王。

王氏祠堂位于后冢王南村,祠堂上方赫然刻着四个大字——太原家祠。祠堂为清代建筑,房屋三间,其中东西两间配屋为近年来新建。祠堂为砖石结构,祠前有月台,棂子门窗,檐下两根明柱,青石柱础,灰瓦覆顶,饰有五脊六兽。这里是冢王村祭祀祖先的场所,石碑、楹联、牌位……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似乎无声地诉说着两千多年来古村落如烟的往事。

88岁的村民王章栓和老伴已经在祠堂的东配屋居住三年,是祠堂的看护人。他说,往年清明节,冢王村和周边十里八村以及宝丰、汝州等地的王氏族人都要来此祭拜。据王氏家谱记载,永乐年间,一世祖仁、智两兄弟由山西洪洞辗转迁徙至周定王冢旁定居。从明朝起,部分王氏族人相继迁往宝丰、伊川以及山东境内。王氏后裔分散到全国各地,乃至国外。

李增强说,根据所查阅的相关历史资料,冢王村王姓来源中,由姬姓后人改为王姓的一支最早,后有太原王姓其中一支由明朝时迁移而来,在此繁衍生息,家族日渐兴盛。

D

谋生绝技仍在传承

傅山峰说,冢王村鼎盛时期人口为1.3万余人,其中有不少手艺人,一些技艺仍在传承,现在还是一些村民谋生致富的主要手段。

冢王手工传统豆腐在周边市、县享有盛誉,它的制作特点就是用酸浆点卤。一般的豆腐制作是用咸卤和石膏,用酸浆点卤制作的豆腐后味香甜,油炸后像面包一样又厚又嫩,是郏县名吃“豆腐菜”的必备材料。

另外,冢王手工粉条、传统木工、传统泥瓦和传统小灰瓦的制作方法和技艺也是远近闻名。

冢王曲剧历史悠久,清末冢王街就有剧团了,当时叫永春剧社,那是曲剧团的前身,经历民国到现在,冢王街的剧团从没解散过。1930年前后较为知名的高台戏班社是以我省曲剧名家王秀玲之父王俊卿、朱万名(汝州人)、王中颜、胡定、王秀为首的班社,以郏县、汝州、宝丰和漯河市一带为活动中心,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58年后,王中颜、王秀成立冢王曲剧团,经过多年的发展,屡次参加市县组织的戏剧大赛并获奖。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