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本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栖凤之地前谢湾 溟色溪光晚更闲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0年6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栖凤之地前谢湾 溟色溪光晚更闲

村中古炮楼
王甲顺居住的古楼
齐圣庙保存完好
修缮一新的传习所
 

□本报记者 孙书贤 文/图

6月28日上午,从郏县县城出发,沿郏景公路向北行驶9.5公里,路旁一家门店的墙壁上挂着一块制作精美的牌匾:中国传统村落前谢湾。由此向西进入黄道镇前谢湾村,豁然开朗,红石铺路的街道、古朴的民居映入眼帘,让人恍如穿越时空,来到了那个年代久远的栖凤之地。

A

村名由来颇浪漫

在村委会办公室,说起前谢湾村名的由来,村党支部书记王延涛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刘秀称帝时,这里叫小王庄。有一年,有凤落于青龙河边,饮水歇翅,引吭高歌,村人闻之,甚为惊奇,前去观看时惊动了神鸟,凤展翅南飞,引起群鸟追随。村民唯恐降灾于此,无不焚香叩首,祈祷神鸟宽恕。后有方士入村,称为吉祥之兆,遂更村名为凤落村,以盼神鸟再现,保佑村民安康吉祥,并建迎凤阁纪念。尽管凤凰没有再来,这里却物阜民丰,一湾河水滋润着两岸数顷良田,每逢夏秋,五谷丰登,到处一派丰收景象。凤落村成了名副其实的“丰乐村”,两名同音,也不知道哪年就写成了丰乐村。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部分村民只能另择新居——青龙河畔之北。两村夹青龙河而居,相距数百步。为有所区别,村民就把当时南岸的老村叫“前湾”,北岸的新村叫“后湾”,时间久了,丰乐村便淡化了,仅剩前湾和后湾。后来,谢姓居民增加,散居于前后两湾,村名便叫前谢湾、后谢湾了。

“根据考证,前谢湾村始建于汉代。村子整体布局比较奇异,全村没有一条正街,仅有三座老宅面南背北,其余全部沿着斜街而建。”走在村子的斜街,村史研究员王佩旗说,村子以齐圣庙为中心,七条或东南或西北或西南的街巷将村子分为五部分,各部分又有小巷分开自成体系。走进村子,只能看见局部面貌,一拐再拐后,才能看清村里的情况,“这样布局有利于保护村子和村民”。

村里有三处保存完好的清朝建筑。其中,王元鼎宅院建于清末,现存三间北屋和两间东厢房,为砖木结构。主宅屋顶横脊中部有砖雕,上刻“大清辛末 天子万年 荆山书”字样。2017年11月修缮该房时,意外发现厢房横脊上也有砖雕,上刻“同治十一年 肯堂肯构 大水书”字样。该砖镶嵌刻面朝里,令不少古建筑学者费尽心思探究原因和宅主用意。

王佩旗介绍,相传这座宅院的祖上曾建立功勋,清代辛末年间,官府给其后世子孙发授银两,建此宅院。

王甲顺宅院原为一进三的院落,第二进院现存两层主楼三间,半坡式西厢房两间,大门一间,南屋二间。王少增宅院目前只剩下两层门楼,也是炮楼,二楼前方有圆形瞭望口。

B

历史文化尤厚重

在村子中央,有座保存完好的齐圣庙,坐北朝南,砖石结构,木质门窗,面积3648平方米。室内二梁起架,主梁盈抱,二梁合抱,梁、檩、椽均有祥云图案,龙身依稀可见。东侧火神庙三间,砖石结构,比齐圣庙低,灰瓦覆顶。西侧为关帝庙。

王佩旗说,齐圣庙供的是齐天大圣,因其不畏强暴驱邪匡正神通广大,遂立庙祭祀。齐圣庙始建年代不详,重修于清代,它为研究清代寺庙建筑提供了实物依据,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被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定为文物保护点。

沿着斜街来到村东南200多米处,王佩旗感慨地说:“这里便是迎凤阁遗址。相传建于东汉,几经战乱和变迁被毁。”

王延涛说,前谢湾村最早居住者姓王,村中最著名的三位名人都姓王。相传凤凰降落不久,叶县县令王乔慕名来此游玩。他发现此处乃洞天福地,遂弃官隐居修炼。一日,王乔骑双凫归山,众山民开玩笑举大网捉他,王乔为躲避丢了鞋子,从此一去不返。《郏县志》曾辑录一首诗:“千尺云埋奈尔何,仙家只许此中过。当年轻落双凫鸟,若得人间下网罗。”后人为纪念他,曾修道观称王乔观,如今已不复存在。他隐居的山洞被称作王乔洞,现名“瞌睡洞”,隐藏于半山腰。

千余年之后,此地又来了一位王姓名人。他就是明朝正德年间“中州六子”之一王尚絅(字锦夫,号苍谷)。明代郏县出过12位进士,王尚絅品级最高,学问最大,诗文著作最丰。

王尚絅20岁进士及第,官至浙江右布政使,为官忠直,屡受奸臣排挤,愤而辞官归里,住进王乔洞。他在前谢湾隐居之地叫扈涧山庄,如今已不复存在。王尚絅曾写《扈涧山庄四景八首》,诗中说:“风高宿涨落前湾,溟色溪光晚更闲。世事看来惟白月,浮生阅尽有青山。”诗中的前湾,应该就是现在的前谢湾。

王尚絅是“三苏”的崇拜者,郏县三苏坟有“青山玉瘗”坊,坊柱上题刻苏轼诗句:“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青山玉瘗”四个阴文大字及苏诗均为他所题。

生于1888年的王兆麟是个晚清秀才,34岁任国民党河南省参议员,后去陕西任教,48岁还乡。其故居在村子南北短街的路西。

王延涛说,1936年,郏县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背井离乡,外出逃荒。王兆麟为兴修水利多方奔走斡旋,借来县政府的库米以工代赈,在村子附近兴建了一座小水库使河水自流灌溉。从此,前谢湾、后谢湾、纸坊、山前李4个村子的100公顷耕地旱涝保收。王兆麟已在1941年故去,可他兴修水利的事迹还在村里广为传颂。

C

古老村庄焕新颜

在距离迎凤阁遗址60多米处的村南,王佩旗说,这里有一个秘洞,洞门朝东,宽约2米,高约2.3米,入洞3米处有拐洞,再进有岔道,迂回又到主洞。传说洞内有水井、石磨、灶台等,村民在动乱时期曾避祸藏身于此。

王佩旗说,1964年郏县有关人员曾考察此洞,当时由村民王增恩陪同进入,后因空气稀薄而退出。据王增恩说,洞内设施与传说基本相同。

2013年,前谢湾村被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传统村落,2016年12月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委会在黄道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村子里的传统建筑进行了抢救性修复,还新建了游园、广场、休闲长廊等,古老的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王延涛介绍,1971年 ,郏县驻军坦克团的一个连队驻扎前谢湾,在村子北边依托土崖挖了9条土洞放置坦克。后来驻军撤离,坦克洞被完好保存下来。“下一步我们将以乡村田园、传统农耕为依托,改造老宅院发展民宿综合体,利用坦克洞搞好红色研学旅行,为村子谋发展。”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