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寻回老家的路——村子记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繁华散尽“露水集” “红色基因”代代传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0年6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繁华散尽“露水集” “红色基因”代代传

曾经的“露水集市”,早已被现代化新村取代
曾为地下党藏身之所的曹集小学
曹进川守护着曹家大院
 

□本报记者 杨德坤 文/图

从舞钢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地标“马踏飞燕”一路向东穿武功街,过大桥遇岔路口朝东北方向驱车近3公里,便到了闻名遐迩的舞钢市武功乡曹集村。

曹集村地处舞钢市、驻马店市西平县交界处,南靠鸡山、北临滚河。2300多亩的平原沃土上,滋养着410户1750口曹集人,千年古井、残存寨墙、曹家大院以及关于“露水集”的古韵遗风,一个看似波澜不惊的小村庄被镌刻了太多的不平凡。

A 繁华散尽“露水集”

6月22日,甫一进入曹集村,一条宽敞平坦的水泥路笔直朝北通至一丁字路口,村里的两条主干道就这样呈现在面前。

“这个丁字形村道结构是从古就有的村落格局,这两条路就是有名的‘露水集市’。”在一口千年古井旁,今年68岁的曹进川绘声绘色地讲起曹集街的历史。尽管儿时记忆已稍显模糊,但伴着这位土生土长的曹集人的娓娓道来,来访者仿若置身于久远的集市喧嚣之中。

在曹进川的记忆中,儿时的舞阳城、西平县人总趁着天蒙蒙亮过来赶早集,至天全亮集罢返回,前前后后两个钟头,日日如此、一天不落。“既不误农时农事又能买卖绸缎布匹、日杂农具,出摊儿、收摊儿,准时准晌得很。”曹进川说,当时的这两条路上少说也有20多家商号,光源自清末民初的卷烟厂、榨油厂、机械厂、药厂药铺就有十几家,“据老辈儿人讲,俺村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经用上了发电机供电的电灯,这可是不多见的。”

关于曹集村“露水集”的成因,曾在舞钢市二高从教的曹国民有自己的见解:“露水集”的形成不是出于赶集人的自愿,而是缘于官府的干预,“过去的人以农为本,官府限制商业活动的其中一个方式就是缩短商品交易时间。为了延长交易时间,人们就把开张时间往前提,天不亮就开市,这样一来就有了‘露水集’。”

随着交通要道的变更,人们活动半径的扩大,商贾小贩为了把商品卖个更好的价钱,就会到更远更大的市场去;再后来,连本地的人也要到武功街、舞阳城、出山镇等更大的集贸市场去做买卖。“露水集”上商肆的繁华渐渐消逝,唯留下因“曹家露水集”而口口相传下来的村名曹集。

B 社会变迁时期凸显“红色基因”

“曹家人有文化、见识广、有格局,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们是出类拔萃的精英群体。”站在修缮一新的曹家大院旁,今年67岁的许中一满是赞誉之词。

据史料记载,曹集村西周时隶属柏国,元朝时期,山西曹氏三兄弟参与反对异族统治的斗争,后因行动泄密,为躲避屠杀和灭族躲避到此,分散在舞阳县西南30里的红山脚下(今舞钢市铁山街道上曹村一带)、今驻马店市泌阳县的象河关以及更远的新野县。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封赏功臣,泌阳籍曹震被封为“景川侯”,舞阳曹家之子虽未被封官却得到了丰厚的物质赏赐。舞钢曹氏秉持山西人特有的善经营、会管理传统,勤俭持家、不懈打拼,到明朝中叶便家道殷实、富可敌“县”。舞钢曹氏家族的殷实虽已无细目可查,但人们口口相传的仅楼房就有48间。

明朝中期,中原地区连年遭受自然灾害,民不聊生,为解全县之苦,舞阳县令恳请曹家出手相救。曹氏当家人曹录,为人慈悲宽厚、生活节俭,早在县令发出请求之前已接济了不少饥民。曹录爽快地答应了县令请求,开仓舍粮,并代舞阳县交纳了三年贡银。为此,曹录被封为“完粮官”,官方还为曹家修一条三丈六尺宽的专属大道。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舞泌路”建成,原有的专属官道才渐渐荒废。

及至现当代社会变迁时期,曹集人更显出血脉中的“红色基因”。早期来到中原地区的共产党人把曹集作为首选立足之地,当时的詹山书院(现曹集小学)为地下党藏身之所——他们以教员身份潜伏,传播革命思想,发展壮大党员队伍,成为我党早期在中原地区开展领导革命运动的秘密联络站。

据曹国民介绍,1939年冬,中共地下党舞阳县委书记胡天禧到詹山书院开会部署党的工作,从曹集回到舞阳县城后,派侄子胡汇涌到叶县去接一个叫胡服的地下党员,接头暗语是“繁霜尽是心头血,撒向千峰秋叶丹”。胡汇涌当晚把胡服护送到曹集的詹山书院。胡服在詹山书院向抗日群众宣讲“抗日救国必须发展红色武装”道理,“当时谁也不知道胡服就是刘少奇。”1944年,日军占领武功,曹集自然成了抗战激情高涨、抗日志士最活跃的地方。中共党员王方明受组织派遣从延安回到舞阳县,以曹集为根据地组织了一支百余人的抗日武装,随后他在嵖岈山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成为建立新中国的有功之臣。之后,詹山书院变身曹集小学并以110年的建校史入选中国“名校之魂”名录。

1980年,从曹集走出去或在曹集战斗过的邹屏、王方明、胡田希、贾增轩4名党的高级干部共同回忆曹集的战斗岁月时,一致认为:无论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曹集毫无疑问都是豫西地区数一数二的红色革命堡垒。而在短短百年间,这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更是走出了数十位“共和国脊梁”和行业精英,这些人成为大批曹集后生竞相敬仰追随的偶像。

C 大铜器打出新时代“精气神”

曹集人注重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500年历史的曹集大铜器以及扎绣球、扎走马灯、青蛙水族灯和说唱艺术等多个传统文化项目都被列入了舞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老辈儿人农忙下地,农闲敲敲打打、唱唱跳跳,活出的是一种不一样的‘精气神’。”2012年被确定为曹集大铜器第十六代非遗传承人的董亚峰说。

曹集大铜器历经传承发展,日臻完善,表演时由打边鼓的人统一指挥,以鼓为主、大小铜器相得益彰,音调高昂激越。董亚峰的大铜器乐班一般15人到60人,传承至今的曲牌有“五虎下西川”“马面川”“呼雷炮”等近百首。据董亚峰讲,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乐班以此艺术形式宣传革命、营救我党我军干部和群众,“老辈儿人讲,当时还把地下党扮成表演人员或把伤员藏于大鼓中脱离险境。”

现如今,舞钢市每年都要进行民间艺术表演大赛,董亚峰和他的铜器队常获邀参加并屡获大奖。但凡节日庆典,曹集大铜器更是少不得的表演项目。各级电视台和新闻媒体多次采访报道曹集大铜器。2018年大年三十,央视四套还专门对曹集大铜器进行了报道。

进入新时代,曹集村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以曹集社区为中心完成修建性详细规划,78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30盏太阳能路灯工程已完工,与之配套的社区卫生院、幼儿园、小学等项目已建成,整个社区已成为一个集交通、生活、文化、教育、红色旅游于一体的红色文化高地。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