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听文物 讲故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文人雅士的翰墨风骨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0年6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唐宋盛景:
文人雅士的翰墨风骨

元次山碑亭(鲁山一高院内)
幽兰赋碑
元次山碑拓片
蔡京碑局部(香山寺)
 

□本报记者 张满/文 禹舸/图

唐宋时期,文化空前繁荣,众多文人雅士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我市境内留存下来的这一时期的元次山碑、蔡京碑、幽兰赋碑犹如时间长河中绚丽的浪花,绽放异彩。

如今,三者的仿品在平顶山博物馆共陈一室,跨越时空,历史在这里交汇。

元次山碑: 文人相亲 碑见友谊

在平顶山博物馆二楼的文化长廊中,陈列着两通石碑,其中较小的一块,就是元次山碑。

“这是仿制的补全碑,全文1383字,原碑在鲁山一高院内。”5月27日,平顶山博物馆研究馆员娄金山说。

元次山碑系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于大历七年(公元772年)为好友元结(字次山)撰写并书丹的悼文,记述了元结忠于国家社稷、文韬武略、英勇杀敌的戎马一生。碑身为青石雕刻而成,高1.9米,宽0.95米,厚0.28米。碑文四面环刻,也称四面碑。现存世的几通颜书碑中,能由颜真卿亲自撰文且书丹的,以元次山碑为最。

5月28日上午,暑热袭人,走进鲁山一高老校区内,大门北50米左右,绿树掩映之下,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次山碑,碑外建亭保护。

小亭三墙开窗,门朝西开。鲁山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人员王自刚打开两重门锁,元次山碑赫然出现在眼前,青黑色碑身上,浑厚雄健、遒劲秀拔的寸半楷书环碑而刻。

透过格纹花窗,阳光抚摸着碑身,时光仿佛回到1000多年前的大唐。

唐玄宗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35岁的鲁山人元结高中进士,因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一直闲居家中。同年,已是资深进士的颜真卿被排挤出京,任平原郡太守,这一年他45岁。安史之乱爆发,两个科举出身的文人都投笔从戎,成了浴血平叛的战友。元结官拜兵曹参军,在河南唐、邓、汝、蔡一带抗击史思明叛军,据守15城,尽挫叛军锐气;颜真卿则据守平原郡岿然不动,统帅河北20万义军横扫赵燕。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娄金山说:“由于同样耿直的性格,共同投笔平叛的戎马生涯,使两人交情日益笃厚。”

在湖南祁阳浯溪风景区里,颜真卿的摩崖大作《大唐中兴颂》,正是元结在平定安史之乱后所作。见好友作此文,颜真卿非常赞赏,挥笔亲书,后刻在元结当时隐居的浯溪石壁上。

“呜呼!可惜哉元君!”大历七年,惊闻元结病逝于长安,颜真卿哀痛非常。以63岁高龄亲扶灵柩,撰写悼文并书丹,赞其为“皇家忠烈义激文武之直清臣也”。

颜真卿擅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张旭,正楷端庄,行书遒劲。书法艺术50岁前初成,之后日渐成熟,至后来可以说一日一进境,一碑一异彩。

“元次山碑是颜书达到炉火纯青的作品之一,向来被视为临习颜书之范本。”娄金山说。

元次山碑原来在鲁山城北青岭泉坡的元结墓前,明朝时移入当时的文庙内,并筑亭保护,现在这里早已成为鲁山一高的老校区。

颜碑亭小门两侧的两块小巧石刻上,分别记载着明万历四十二年的《创建颜碑亭记》和清康熙四十六年的《重修颜碑亭记》。

一丈见方的碑亭之内,气势贯通,纵横飞动的碑文传达二人之厚谊。

蔡京碑:碑因寺名 寺因碑名

2005年春晚,聋哑人舞蹈《千手观音》深深打动了国人。舞台上,演员们手势各异,参差错落,状如孔雀开屏,流光闪烁,神秘优雅。

观音形象在我国佛教文化中历久弥新,源自印度,却成汉化程度极深的菩萨。这一漫长的汉化过程是怎样完成的?存于我市香山寺观音大士塔下的蔡京碑某种程度上给出了答案。

蔡京碑其实是香山大悲菩萨传碑,亦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得道正果史话碑,因由蔡京楷体书丹,俗称蔡京碑。碑身高2.22米,宽1.46米,共有4000多字。碑文内容是庄王三女儿——妙善证道成为千手千眼大悲观世音菩萨的故事。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由通义大夫同知枢密院事蒋之奇润色撰文,次年蔡京书丹。

观音形象汉化过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一个谜团,也是业内人士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蔡京碑详尽记载了这一过程。英国著名汉学家、牛津中文研究学院院长杜德桥评价这一记载“是历史上第一篇可考的妙善(观音)传说,它成了研究妙善传说最重要的一篇原始文件”。全世界研究妙善传说的开山著作《妙善传说——观音菩萨缘起考》即为杜德桥所著,出版于1978年,可见这个“第一”的权威性。

有的碑因寺而知名,有的寺因碑而闻名,蔡京碑与香山寺可谓相互成就。它现在是香山寺三大镇寺之宝之一。

“平顶山博物馆仿的蔡京碑碑文是在考据的基础上补全的,蔡京碑由于历史战乱等原因,碑额及碑身上部的字迹有损伤,其余部分尚完好。”娄金山介绍。

书写碑文的蔡京状元出身,任相17年之久,是北宋年间响当当的大书法家,但存世的碑刻很少。蔡京碑以巨大的碑身,以及其承载的佛学、书法、文学意义,在金石碑刻中占有重要一席,属国宝级的珍贵文物。

幽兰赋碑:奇崛脱俗 碑书心境

蔡京的书法作品存世较少,这与北宋年间蔡京与苏轼的党争有关,一方得势时,便拼命捣毁另一方所题碑碣,片石不存。

不可避免的,苏门四学士与蔡京也是势不两立的,但估计他们生前怎么也想不到,蔡京碑会和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的幽兰赋碑在平顶山碰面。蔡京碑所在的香山寺距幽兰赋碑所在的叶县县衙不足百里。

5月30日,在叶县县衙内,介绍起幽兰赋碑,叶县文化局原局长李元芝随口吟诵。说起黄庭坚的书法艺术,李元芝也是张口即来:“全碑396个字,是黄庭坚58岁时所书,因他出行多沿江坐船,将船夫划桨的动态糅到书法当中,字体中的有些笔画很像船桨荡水,灵动飘逸,像活了一样。”

李元芝说,黄庭坚虽然出生在江西修水,但与叶县结下不解之缘,他进士及第后的第一个岗位便是到叶县任县尉。他时常到叶县卧羊山游玩,这个幽兰赋碑最早便在卧羊山上的黄文节公祠里。

12通的幽兰赋碑占据了展厅的一整面墙,每通高2.08米,大字行书写就。第一通碑为短序,曰“吏部员外郎臣黄庭坚奉敕书于绩熙殿中”。

“黄庭坚少时聪慧,但仕途坎坷,晚年得皇帝重用,任吏部员外郎,心情非常激动,奉敕写幽兰赋,更是要用上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字写好。”李元芝说,幽兰赋有文人骚客抒发怀才不遇、清高孤芳之情,亦有寄希望于当权者的赏识并加以提拔之意。这正与黄庭坚历尽坎坷后又被皇帝看重的心境暗合,所以幽兰赋碑的特点与前期比,在飘洒俊逸的基础上更加苍劲有力,奇崛脱俗。

“黄庭坚61岁而终,58岁正是其书法艺术完全成熟的时候,这组碑刻字体大小不一、错落有致,大的字一笔有一两尺长,小的字不及其他字的一半,整体和谐,极富韵致,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李元芝总结道。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