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翻看老照片,仿佛回到了十八九岁
老张以前秧歌扭得欢,如今爱拍小视频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6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翻看老照片,仿佛回到了十八九岁

▲俞善霞(前排中间)与学生的合影
◀俞善霞正在翻看相册里的知青老照片
 

□本报记者 范丽萍 文/图

“你看,坐在前排中间的这个人就是我,那年我在西区(现石龙区)五七公社刘庄大队当知青,穿着的确良衬衣,刚满19岁……”近日,在新华区西市场街道自然天成小区,俞善霞一边翻着已经泛黄的老照片,一边讲述45年前难忘的知青经历。

俞善霞的老家在安徽芜湖,从小跟随父母来到平顶山。据她介绍,1975年高中毕业后,她和许多年轻人一起到农村插队,先是在宝丰商酒务公社,半年以后转入刘庄大队,后来又被抽调到学校教书。虽然教书只有短短两年,但与学生结下了深厚感情,常常让她怀念。岁月如梭,改变了人的容颜,却改变不了人的情怀。每当翻看老照片,她仿佛又回到了十八九岁。

在家里收藏的上百张个人及家庭生活照中,俞善霞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一张两英寸黑白照片,她说:“这是1978年我离开刘庄大队学校时与学生们跑到很远的照相馆照的,每人一张,很珍贵。”

俞善霞的自述

1976年,到刘庄插队时,女知青只有三个,我比她们两个去得稍晚一点,在队里参加劳动,种蔬菜、搞缝纫等,一干就是大半年。后来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被刘庄学校校长王振方抽调到学校,他说:“你上过高中,字又写得好,留下来教书吧。”尽管我感觉有些意外,但内心还是非常高兴的。

知青生活点滴难忘

当时小学和初中集中在一个院里,一个年级一个班,学生们坐的都是土坯凳子,条件很艰苦。但是学生们的求知欲很强,懂得尊敬老师,走在路上,总是大老远就打招呼。有时候,我们会在一起讲故事、谈理想,分享心里的小秘密,就跟一家人一样。

最初我教的是小学三年级语文,一个学期后改任初中物理和化学老师,遇上了最为调皮的学生丁通,他一上课就说话、小动作不断,还把课本泡在煤油里,搅和得其他学生也上不成课。我气得不得了,让他出去罚站,他竟欺骗家长把状告到了校长那里,我受了批评,心里委屈得不行。但转念想想,老师的职责就是要教书育人,做他们人生的引路人,于是我当天晚上就到丁通家里进行了家访。后来,丁通在学习上慢慢有了转变,我也觉得很有成就感。

离校回城热情相送

我虽在刘庄教书才两年,但文体特长得到了较好的施展,与学生和老师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校长和老师们听说我要回城上学,特别召开了欢送会,并手抄了《诗律10讲》相赠。几个男学生摘了许多豆角送到我家,还有女学生送了明星画。一别40多年,我再没有和老师、学生们见过面。

离校回城后,我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1998年,我从原市煤矿专用设备厂退休以后也没闲着,照顾家人,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在小区里为居民做些服务,生活过得很充实。我有一个心愿:再回刘庄看一看昔日学校的老师和学生。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