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寻回老家的路——村子记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4
鹁鸽吴村多古韵 红色文化久弥新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0年6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鹁鸽吴村多古韵 红色文化久弥新

村落一角
石砌民居
古井古树
石碾
 

□本报记者 胡耀华 文/图

鲁山人习惯把鸽子叫作鹁鸽。相传很早以前,鹁鸽崖上到处是鹁鸽,飞起时能遮住半个村子,崖下的鹁鸽洞里,鹁鸽蛋成堆。

鹁鸽崖位于鲁山县梁洼镇鹁鸽吴村。传说明洪武年间,一个叫吴成的人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徙至此繁衍生息,一直到现在,鹁鸽吴村依然吴姓人家居多,加之鹁鸽的传说,鹁鸽吴的名字由此而来。

鹁鸽吴村三面环山,全村东西长,南北窄,村南的大浪河(古称达老河)缓缓流淌。2014年,鹁鸽吴村被列入“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2016年被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6月6日,带着好奇,记者来到鹁鸽吴村。

A 错落有致的民居

进入鹁鸽吴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亭子和不远处用5个碾盘组合的景观,上面刻着“中国传统村落鹁鸽吴村”10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鹁鸽吴村现仍保存着明清和民国时期的不少民居。这些民居的院墙和房屋墙体多用石头砌成,上覆小青瓦,随着地势起伏错落有致,散发着古风古韵;单体建筑包括主房、厢房、院墙和大门,每户占地约0.3亩;村中有南北方向小道,自上而下,时高时低,弯弯曲曲,通向村南大浪河。

“传统的建造工艺和质朴的建筑材料,反映了先民们遵循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智慧,对研究明清、近代中原浅山丘陵地区民居建筑具有一定意义。”河南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马昶红说。

据悉,鹁鸽吴传统村落中最有名望的是吴家大院。今年83岁的退休教师吴大江说,听祖上人讲,吴家最有名的是吴氏三兄弟,老大吴鹏程、老二吴云程、老三吴章程,三人都是最早在此生活的吴成后代。弟兄三人开矿发家后,买房买车,并修建了豪华气派的房屋。解放后,这些房屋分给了贫困村民。

在村民孙胜杰家,安装有“一马三箭窗”的两幢东西厢房及门楼仍保留着它原有的风格。马昶红说,“一马三箭窗”是直棂窗的一种,为明清官殿的次要房屋(如库、厨)所常用,房屋前面的墙体和门窗几乎全部用木料做成。

缘于这些典雅的传统建筑以及近几年人居环境的变化,鹁鸽吴村成了“网红打卡地”,经常有人前来游玩。从去年开始,鹁鸽吴村民委员会在保持原有建筑风格的前提下,筹资对部分房屋进行了修缮。“下一步打算把村前河道清淤,再放养些鱼虾,供村民和游客垂钓玩耍。”鹁鸽吴村党支部书记刘军旗说。

B 庄严肃穆的陵园

鹁鸽吴村村部后约300米处有一烈士陵园,每逢清明,都有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群众、中小学生等来此扫墓。时间久了,这里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陵园墓主叫吴镜堂,又名雪寒,1896年出生于鹁鸽吴村,为中共鲁山地下党组织的创建者和领导人,在政治、军事、文学等方面均有造诣。1926年,吴镜堂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2月,受中共豫南特委派遣,肩负开辟伏牛山革命根据地重任,他回到家乡鲁山开展地下活动,秘密发展党员,建立了鲁山第一个党小组和中共鲁山特别支部。在吴镜堂的领导下,鲁山人民的革命斗争翻开了新的一页。

由于中共鲁山地下党的活动卓有成效,党员人数不断增加,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之后,当吴镜堂执行一起重大任务后准备离开鲁山,取道漯河去信阳向上级党组织汇报工作时,不幸遭敌人逮捕。1929年12月31日,吴镜堂在鲁山县城箭道街英勇就义,年仅33岁。

吴镜堂的家原本在传统村落中间,因年代已久,主房屋拆后重建。房主人王建伟是吴镜堂的孙媳,她说,原来主房屋5间,分两层,其中第二层由木板筑起,和其他房屋组成一处二进的宅院。除部分厢房系木质构造外,其他全是青石蓝瓦建筑。

吴镜堂不仅是革命烈士,更是鹁鸽吴村村民学习的榜样。吴镜堂的孙子吴大江说,吴氏家族很注重子女培养,读书学习蔚然成风。吴镜堂的爷爷是清朝的国子监生员,吴镜堂自幼受其影响发奋读书,后经人介绍到陕西镇嵩军柴云升家做家庭教师,从此接触广阔世界,并接受新思想,走向了革命道路。眼下,村里谁家孩子不想读书时,家长便会拿吴镜堂和吴镜堂的爷爷做榜样,激励孩子们奋发学习。

吴镜堂文化程度高,个人素养也好。鹁鸽吴村委会文书吴舒磊说,听老人们讲,吴镜堂外婆家在瀼河街,每当吴镜堂路过外婆家时,未进村先下轿或下马,出村时更是先步行到村外再上马,这些往事直到如今仍被传为佳话。

C 隔河相望的崖洞

鹁鸽崖是鹁鸽吴村的一大景观,与村落隔河相望。鹁鸽崖长约百米,高20多米。据明代嘉靖三十一年《鲁山县志》记载,“鹁鸽崖在县北十里,达老河(今大浪河)之畔,崖常有鹁鸽巢雏,故以名。”

崖上布满深浅不一的天然溶洞,还有两处能容一人上下的洞。相传很早以前,洞内经常堆满鸽子蛋,故称鹁鸽洞。故事是否真实无从考究,不过溶洞从石崖底部蜿蜒而上通往崖顶形成洞天奇观却是事实。但随着年代已久,通往崖顶洞口的路已被泥石流堵塞,只能到达半崖。

缘溶洞而上时只能一人通过,但崖半腰处却较为开阔,且有一石床,长约两米,宽一米多,可供一人躺卧,由此契合了村民中流传的“鹁鸽洞为仙人曾经居住的地方”的传说。

梁洼镇政府驻鹁鸽吴村包村主任陈国立攀洞而上,果然看到了石床,洞内十分凉爽。

“我小时候经常爬进洞里玩,现在有点爬不动了。”刘军旗说,鹁鸽崖下早年间有一泓清泉,因品质纯净甘甜可口,村里不少人从这里取水用,加之此处清爽,每到夏季,有村民拿着凉席到崖下乘凉,有的干脆睡在洞里。

鹁鸽崖上草木品种繁多,以柏树为主。柏树扎根于悬崖峭壁,一年四季郁郁葱葱。柏树树龄已无法说清,村民只知道它是千年古柏,一直用心呵护。“差不多20年前,有几个人开着车,拿着炸药来炸树,村民齐心保护,对方没有得逞。”提起护树情景,刘军旗记忆犹新。

距离鹁鸽崖顶部约3米处另有一洞,该洞深约两米,可容四五人端坐,虽然洞口即是悬崖,但从洞上方的一棵柏树处可轻松到达洞内,而洞口处仍是郁郁葱葱的柏树,藏身其中几乎无人可知。为方便人们参观,鹁鸽吴村老党支部书记范林在通往此洞的地方修建了栈道,使人们能顺利到达洞口。

鹁鸽崖上除了柏树还有赤肚榆、黄连木等树种,根部同样缠绕在巨石之上,守护着鹁鸽崖,也庇护着对面古老的村落,静静地等待着游客前来。

“我们正打算建设民宿,开办农家院,倡导村民从事鹁鸽养殖,让鹁鸽吴成为真正的鹁鸽吴。”刘军旗笑着说。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