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听文物讲故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铁淬剑铧的鸿篇巨制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0年6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汉记忆:
铁淬剑铧的鸿篇巨制

望城岗冶铁遗址文化园(模拟冶铁雕塑)
陶鸭
褐釉陶狗
瓦当(汉代建筑构件)
画像砖
 

□本报记者 吕占伟/文 禹舸/图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王朝,史称西汉。公元23年,刘秀在昆阳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王莽军队,为东汉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两汉延续了秦以后长达400多年的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中华文明也由此展翅高飞,创造辉煌。

近20年来,随着鲁山望城岗冶铁遗址的两度发掘,汉代冶铁高炉、铁制农具等冶铁残迹相继出土,汉墓中的画像石(砖)、陶器等重见天日,两汉时期冶铁业和农业高度发展、民风和乐的印记也展现在世人面前。

宏大冶铁场景 让人惊叹

全国目前已发现的两汉时期冶铁遗址有30余处,其中河南最多,而鲁山望城岗冶铁遗址是目前河南发现的面积最大的汉代冶铁遗址。

“上世纪80年代,我在望城岗一带搞文物调查,当时此地发掘出的大铁渣堆积成山,人站在上面,可以望到县城里面的景象。”5月28日,平顶山博物馆研究馆员娄金山说,该遗址西起鲁山县鲁阳镇(现鲁阳街道)贺楼村,东到鲁阳镇尹家岗村,南起张店乡望城岗村,北到鲁阳镇毛家村,东西长780米,南北宽220米,连同控制地带,面积达22万平方米。

娄金山所说的这座冶铁遗址早已回填。近年来,鲁山县政府在今鲁平大道(县城南环路)西段公路旁的遗址范围内新建了一座冶铁遗址文化园。

5月28日上午,在平顶山博物馆工作人员潘培基、巩镭和鲁山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人员王自刚的带领下,记者在该园内看到了冶铁高炉和冶铁场景的复原雕塑。雕塑栩栩如生,古代冶铁工人在椭圆形的高炉周围分工协作,忙碌而有序。

“这里的地下埋着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冶铁作坊。在炉温很高的冶铁高炉前,我们的先人挥汗如雨。”驻足观赏雕塑的游客当中,一位白发老者向七八岁的孙子讲述道。

雕塑一旁的地上还堆着近期从鲁山县观音寺乡运过来的铁矿石。60岁的王自刚说,该园刚对游客开放,后期还将继续丰富完善汉代“冶铁记忆”。

大规模的汉代冶铁遗址为何会出现在这里?“这与望城岗一带的地理位置有关。”娄金山说,汉代之前,鲁山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县城西12公里处的邱公城,附近的望城岗一带地处水陆交通要道,其西北的铁山岭有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铁矿石,北部的茶庵岭山更是储藏了大量的青石(石灰石),原料来源与运销极为方便。

冶铁业带动了经济、文化、人口的发展,使得县城逐渐东移,到北魏孝文帝时开始在望城岗北部建鲁阳镇,该镇逐步成为鲁山最大的城镇。

冶铁高炉的四个世界第一

1952年,考古学家赵全嘏在望城岗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冶铁痕迹,并专门撰写了学术文章。1976年,当地生产队平整土地时,把渣堆顶部削去约两米后,发现了大量的赤铁矿石、褐铁矿石。

2000年底至2001年初,省市县三级文物保护部门合力在该遗址的毛家村南和贺楼村南近2000平方米的区域内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此次发掘出几座冶铁窑炉和汉代墓葬、陶窑等遗迹,发现了水井、水渠、贮水池、作坊等冶铁配套设施,还出土了炉渣、炉壁、鼓风管残块、矿石粉、铁块、陶范等物,其中农具类残块、范模数量和种类最多。”见证了冶铁遗址首次发掘过程的娄金山说。

在发掘过程中,一座巨大的冶铁高炉基座引起了专家的注意。该炉基西侧炉前坑内放着一块重约30吨的椭圆形特大积铁,在炉前坑的西南还发现一座窑基和8间相连的东西向房基。“这说明望城岗一带区域就是以该高炉为中心的冶炼区。考古专家认定,该冶铁遗址存在于西汉前中期到东汉,使用了300多年。”娄金山说,专家一致认为这座高炉占据了四个世界第一:一是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最完整、形制最特别的椭圆形高炉,比常用的圆体高炉容量更大;二是首次实行渣铁分流,大大提高了冶铁效率;三是首次利用自然河流(沙河水)做动力向高炉内鼓风,节省了大量劳力;四是首次发现这种设计科学合理的填料工作台,可使原料源源不断地运送到高炉内。

研究发现,该高炉出渣、出铁、鼓风、填料、供水、冷却等系统完备,预估可容纳150人以上换班连续工作。

“首次发掘出的汉墓遗迹存在很多盗洞,出土的铁犁、铁铧跟现代的铁制农具外观和大小基本一样,但是样式比较古朴,可惜没能保存下来。”曾参与遗址发掘的王自刚回忆道。

2006年,望城岗冶铁遗址被列为国家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秋至2019年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专家在该遗址上进行了第二次发掘。5月30日,记者连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孙凯了解到,“发掘的收获不大,只出了一些铁矿石渣粉、陶瓷片以及画像砖、鼓风嘴、泥模等物。发掘现场去年9月就已回填,发掘出的文物正在修复中,研究资料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解读汉代民俗民风的“密钥”

该遗址第二次发掘出土了一些汉砖,这些砖块大多残缺不全,但上面的纹刻透出一种古老而神秘的信息,这就是极有历史研究价值的汉画像砖。

陈列在平顶山博物馆二楼展厅的汉代画像砖图案丰富,涵盖了阙门建筑和人物、车马、狩猎、乐舞、宴饮、杂技、驯兽等生动画面。

娄金山说,汝州市、鲁山县、宝丰县、郏县、叶县等地还发现了众多的画像石墓、砖墓。其中郏县黑庙村在10年前清理出的汉墓中共出土15块画像石和38件随葬器物,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具有东汉早期的特征。

“汉代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建筑构件和棺椁上的浮雕或线刻画,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的石刻艺术品,直观再现了汉代社会生活,被我国历史学家翦伯赞誉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汉代画像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则和规范,历史文化价值极高。目前我市对它的研究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娄金山说。

随着画像石(砖)一起被发现的还有一些形制特殊的陶器,不少都是汉墓中的陪葬品。“陪葬品也就是冥器,古代称作明器,是当时人们下葬时带入地下的随葬器物。”平顶山博物馆馆员巩镭说。

陈列在该馆二楼展厅的陶制明器类型繁多,有陶猪圈以及陶仓、陶奁、陶井、陶勺等,还有褐釉陶狗、灰陶骆驼、陶鸭、陶鸡等动物造型。动物造型的陶俑大多面带微笑,憨态可掬,引人注目。“动物俑丰富的面部表情体现了国家富足、民间生活安逸的景象。”巩镭说。

记者注意到,陶仓、陶奁、陶甑、陶釜表面都有一层黄釉或绿釉,较高的光泽度更加衬托出器形的精美。“这种表面施釉的陶器叫作釉陶,以黄、绿、黑等釉色为主,说明汉代就已经掌握了挂釉的技艺,在保护器胎的同时起到装饰作用。”娄金山说。

相邻展柜内陈列的一些建筑构件表面的动物图案也引人注目,这些图案除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外,还有兔、鹿、牛、马等。娄金山说,这些汉代风格的建筑构件分为瓦当、板瓦、筒瓦等,是“秦砖汉瓦”建筑艺术的极佳体现。

冶铁用鼓风嘴(望城岗冶铁遗址出土)

垂麟纹升鼎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