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本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开栏的话
摆摊设点做好事 我们这样学雷锋
参战老兵忆当年 满怀豪情上前线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6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摆摊设点做好事 我们这样学雷锋

▲杜保良(左四)当年参加学雷锋活动
◀6月7日,杜保良身穿志愿者红马甲站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门前
 

□本报记者 李霞/文 李英平/图

“那天,大家都在学雷锋做好事。”6月7日上午,在市区中兴路北段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楼下人行道边,市民杜保良穿着红马甲、戴着小红帽,站在30多年前自己上街学雷锋的原位置拍照时,感慨地说。

杜保良今年56岁,家住市工人文化宫南门附近,在市委外宣办上班。1988年3月5日学雷锋日,当年20多岁、风华正茂的他在这里拍下了一张大家街头集体学雷锋的照片。岁月荏苒,光阴似箭,如今这张彩色合影照有些泛黄,透出一股穿越历史的韵味。

杜保良的自述

上世纪80年代,学雷锋成为一种时代风尚。年年3月5日学雷锋日,各单位都会组织团员青年走上街头学雷锋。

摆摊设点学雷锋

这张照片是我当年组织几名团干在中兴路街头学雷锋时拍的。当年我还是原市建筑安装总公司第四建筑公司的团总支书记。中兴路两侧人行道上,各单位学雷锋的摊点一个挨一个,大家用义务理发、义务修家电等各种方式向雷锋学习。

照片从左数第四个,穿蓝西服、戴领带的就是我。那时我才20多岁,现在头发都白了,有种“愿历千帆尽,归来仍少年”的感觉。

我已经记不清其他团干的名字,只记得大家身怀绝技。紧挨我穿绿毛衣的,字写得漂亮,负责义务教人书法;其他几个有修车的、有搞建筑知识咨询的;我英语不错,负责现场英语翻译和咨询。

“欢迎参加英语周末晚会,这是一个学英语、说英语的地方,请从头到尾说英语——英语角”桌子一侧的这张英语海报是我写的。当时我与朋友郭迈亮、陈振新在市工人文化宫蘑菇亭附近办了个免费英语角,每周三、周六搞活动,这张海报就是邀请函。

热火朝天英语角

那时我国刚改革开放不久,社会上正兴起学英语和出国热,但没有英语培训学校,有些人虽然想学英语,但缺少一个说英语的地方。所以,属于公益性质的英语角成立后,就像一个巨大的磁铁,吸引了不少英语爱好者参与。1992年前后最红火时,还吸引了一些老外。我记得有次搞活动时人山人海,光双胞胎就来了4对……

当时学英语的大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或是想出国的市民,一见面大家就会很欣喜、很主动地进行英语交流。我们仨轮流组织大家开英语晚会、唱英文歌等。

遗憾的是,后来文化宫部分场地被个人承包,搞活动需要收费,而郭迈亮、陈振新一个出国一个到外地工作,英语角坚持到1994年停办。

英语角让很多市民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也是受益者之一。其间,我顺利拿到了自考英语本科文凭,并凭借英语专长,被调至市委外宣办从事外文翻译和外事接待工作至今。

志愿推广学英语

近些年来,随着英语越来越受重视,作为单位的一名志愿者,我经常参加一些关于英语推广方面的公益活动。

2009年至2011年间,我和原平顶山教育学院英语系的大学生志愿者还曾在市青少年宫、市鹰城广场两次发起英语角公益活动,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两次活动都没能长期坚持下来。

弹指一挥间,我也到了快退休的年龄,每次看这张老照片,我就会想起当年自己在街头学雷锋的情景,想起英语角人山人海、大家热火朝天学英语的场面。现在科技发达了,如有机会,我想在网上搞一个公益性质的英语角,让更多人爱上英语。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