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本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礼尚往来的友好邦交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0年6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应国印象:
礼尚往来的友好邦交

柞伯簋
盉身上的精美纹饰
匍盉
 

□本报记者 李科学/文

禹舸/图

应国墓地南区的最南端,有一处被当地群众称为“义学”的地方。1993年,附近一座墓穴中出土了一件造型奇特、前所未见的青铜器,内部还铸有长篇铭文。无论是形制还是铭文,它都是独一无二的。因铭文中的作器者称“柞伯”,这件青铜器被称为“柞伯簋”。

研究发现,柞伯是西周时期胙国人,胙国在今河南延津县。这样一件珍贵的铜器,如何能跨越两百多公里,被埋葬在应国公室一位高级官员的墓地中?是战利品,还是一件礼物?

最早的体育奖杯

柞伯簋

“快来看,这像不像一座奖杯?”5月26日上午,在平顶山博物馆“应国印象”展厅,一位女士的惊呼引起了朋友们的注意。大家簇拥过来:“大肚子、喇叭口,还有底座,真像!”“不过,看上面的花纹,比现在的奖杯精致多了!”“西周时候就有奖杯了?莫非是穿越过去的?”

“这确实是一场体育赛事后的奖品,本身就是一件纪念品。”平顶山博物馆馆员巩镭说,柞伯簋原物现藏于河南博物院,平顶山博物馆内存放的是一件仿制品,但仍对原品进行了完美的复刻。相比两周时代的其他青铜器,柞伯簋无疑是个另类:圆形敞口,斜方唇,短颈内束,浅腹外鼓且向下倾垂,腹部一对龙首形耳,浅圈足内附接一喇叭形支座。

“它的簋体和支座锈色迥然不同,显然是二次浇铸接成一体的。”平顶山博物馆研究馆员娄金山说,铜簋圈足内嵌铸喇叭形支座,借以举高簋体,类似双重足设计,器型非常独特;表面的夔龙纹和兽面纹也缛丽纤细,生动活泼,精美之极。

“柞伯簋造型别致,独具匠心,在目前发现的商周铜簋中绝无仅有,颇具艺术观赏价值。”娄金山说,簋内铭文更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仅用74字就记载了周康王在都城镐京举行“大射礼”的全过程。

根据文献记载,每年定期举行的大射礼与乡射礼大都在春秋两季举行。柞伯簋铭文记述了大射礼举行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事件经过和结局,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为研究我国古代的射礼制度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铭文字体秀丽而又不显孱弱,布局紧凑却不拘谨,当为商周时期的书法珍品。”柞伯簋铭文记载中,竞射队员入场、陈列奖品、周王致命辞、比射、颁奖与赏赐,和今天的体育赛事程序已非常相似。“这也是关于我国西周早期体育比赛活动的最真实文献记录,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娄金山说。

柞伯在大射礼中表现上佳,十次举弓,十发十获。周王奖励他十块红铜作为奖品。柞伯遂用铜铸成柞伯簋以示纪念,并用以祭祀祖父周公。对柞伯而言,这件记录着他无上荣光的簋显然意义重大,十分珍爱,不会轻易赠送他人。但是,这件簋却埋葬在应国一位贵族的墓地中,到底是什么原因?

“应国和胙国同为姬姓诸侯国。两国的始封君是同一个祖父,两人是堂兄弟,有非常亲近的血缘关系。两国之间的来往其实也可以视作堂兄弟之间互相串门。”巩镭说,因此,两国之间关系为何如此密切也就不难理解了。柞伯能将对自己来说如此重要的簋作为礼物送给应国贵族,无疑表明两人曾有过亲密的交往,也体现出两国之间互通有无的友好邦交。

差点错失的宝贝

匍盉

其实,在柞伯簋之前,还有一件杰出的艺术品——青铜匍盉出自应国墓地。它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第三展厅,平顶山博物馆有一件仿制品。

它的整体造型仿自鸿雁,巧夺天工。令人讶异的是,这样一件艺术品,居然出自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型墓葬。

“这是青铜器还是玉器?”5月26日,在平顶山博物馆参观的一位市民生出这样的疑问。

虽是仿制品,但存放于平顶山博物馆的匍盉和原器一样,线条流畅圆润,表面光润如玉,微微发亮,和摆放在附近均呈绿色、满布锈迹的青铜器迥然不同。

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研究馆员王龙正在《古应国访问记》一书中的记载,1988年,这件青铜盉出土时,就因其表面没有锈蚀,光洁明亮,而被现场挖掘的民工误认为是玉器。如果不是王龙正的坚持,匍盉甚至可能会错失。

根据记载,一天刚下过雨,王龙正到滍阳岭各砖窑厂进行常规检查,在路西断崖上发现一处战国晚期的空心砖墓室。发掘清理完这座墓室,他注意到墓室西壁的土有异样——战国墓斜下方还有一座小型竖穴土坑墓,长度仅3.1米,宽1.5米。由于小型墓穴的填土是褪色胶泥土,坚硬异常,两个农民工忙了四五天才挖了一米多深。多数人对这座墓穴不抱期望,认为随葬品最多是一两件小陶器,干脆放弃算了,但王龙正坚持挖到底。

11月7日傍晚,王龙正清理另一座墓穴时,工人突然跑来说小墓穴出了一件玉器。他赶到现场一看,是一件光洁明亮的铜器。经清理,这是一件仿大雁形状的铜盉,造型精妙绝伦。器盖内有40余字的铭文,整器通体几乎没有锈蚀——国宝级的匍盉就这样面世了,简直是个奇迹。

“为什么它表面这么光洁,不像普通的青铜器一样满是锈蚀?”面对参观市民的疑问,娄金山分析说,器物的保存和水分、土壤的酸碱程度等都有关。“应国墓地此前发现的铜器大部分都在水里泡着,锈蚀较为严重。而匍盉所在的墓室中没有水,是直接从土里出来的,所以没有锈蚀。在以往的考古过程中,像三门峡、洛阳等地的铜器因土质原因,出土时都很新,没有受到腐蚀。”

“匍盉是一件当之无愧的杰出艺术品。”娄金山说,它的雁颈曲而上扬,昂首前视双目圆睁,扁嘴微张,为盉流。雁尾部有一个作卷身上扬的龙首形鋬手。盖边缘的环形钮和雁尾的一尊圆雕铜人俑相连。人俑上身裸露,下穿十褶裙,面容消瘦,五官清秀,头顶高绾发髻,发丝细密。人俑双手抱住器盖上的环形钮,双脚之间有横梁,与雁尾上浮雕牛头饰顶端的环钮相衔接。整件铜器构思精妙,匠心独运。

一部中国早期

的外交史

“盉是用来盛酒或水的器具,这件匍盉为何独独是雁形?”另有参观市民问。

娄金山解释说,匍盉及盖内铭文是西周邦交礼节和严格等级制度的重要见证。铭文中的匍就是这座墓室的主人。作为应侯家族的成员之一,匍是管理应国外交事务的专职官员——司使,属于下大夫品级。《礼仪·士相见礼》载“下大夫相见以雁”,正对应了匍的身份及其所用器物的造型。

“匍盉器盖内铭文所描述的就是一部中国早期的外交史。”娄金山说,从铭文中可以得知,周穆王某年四月戊申这一天,应国使者匍完成对青(邢)国的覜聘使命,到了青国近郊的馆舍——氐地,即将归国。青国国君青公派专门管理外交事务的司使,把牝鹿贲一束、蔽膝两件、红铜十五公斤赠送给匍。匍感谢青公的馈赠,做成这件铜盉以示纪念,用于庙堂祭祀。

“铭文字体美观清秀,笔画粗细匀称,行距整齐,十分珍贵。”

“应国、胙国、邢国同为姬姓国,彼此之间有着非常亲近的血缘关系,所以往来更为密切。”巩镭说,匍盉和柞伯簋的出土都证实了这一点。周代社会是宗法分封下的等级社会,国家政策权力运转强调了等级名分、上下尊卑,强调血缘上的“尊尊亲亲”。这三个国家血统纯正,和周天子关系密切,相互之间亦往来频繁,也都有着为周王室镇守疆土的重任。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