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本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质朴画作的惊艳力量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0年6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仰韶遗韵:
质朴画作的惊艳力量

鹳鱼石斧图陶缸
文物保护员闵改介绍阎村遗址
 

□本报记者 王春生/文

禹舸/图

时光之河无声流淌,从不停息,却会留下印记。

5000年前的一天,生活在鹰城大地的一位擅长作画的先民,或突发奇想,把一幅图画在陶缸坯体上,再放入窑炉里烧制。

几千年过去了,印有图案的陶缸被发现,为世人所知,被命名为鹳鱼石斧图陶缸,成为国宝重器,珍藏于国家博物馆,在国家文物局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64件(组)重要文物中名列第一。

受到如此重视,就是因为缸上的那幅画——新石器时代最大最美的彩陶画。

5000年前名画 闪耀博物馆

在平顶山博物馆“山下故原”展厅中心位置,放置在玻璃展柜内的陶缸器形高大,静静伫立。平顶山博物馆馆长尚彬说,这是鹳鱼石斧图陶缸的复制品,原件收藏在国家博物馆。鹳鱼石斧图陶缸出土于汝州阎村遗址,阎村遗址是距今5000年至7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遗址,因此这个陶缸距今至少5000年以上。

陶缸高约50厘米,外表呈暗红色,直壁平底圆筒,外腹绘有一幅画:左边是一只圆眸、长喙、通体白色的水鸟,两只长腿挺立,衔着一条大鱼,水鸟昂着头,身体微向后倾;右边是一把竖立的装有木柄的石斧,石斧上的孔眼和紧缠的绳子用黑线条勾勒出来。整幅图简洁有力,生动有神。

“这幅画鸟嘴里有鱼,有重量,为保持平衡,鸟的身体向后仰,在那个年代就把力学体现在绘画上了,可真是不简单。”尚彬说。

据尚彬介绍,以往考古发掘中发现一些石斧是没有孔的,普遍认为古人是直接用手拿着斧头用,“发现这幅画后才知道,当时的先民很有智慧,绑上木柄会大大增强斧子在使用时的力量”。

“当时是一把石斧安天下的时代。”平顶山博物馆研究馆员娄金山说,石斧是远古时期人类精神的图腾,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石斧成了新石器时代人们普遍使用的工具,在原始人类征服、改造大自然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娄金山说,鹳鱼石斧图不仅反映了人类绘画萌芽时期的艺术风格,而且以其恢宏的气势体现了中国史前彩陶画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中国最早的绘画”“中国画的鼻祖”,同时作为仰韶文化时期文物的杰出代表,受到考古界及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关注。著名作家端木蕻良曾作诗赞叹:“渔父彩陶五千年,技法出土绝世妍。堪堪文字初得见,数目联翩已可诠。”

经过相关专家考证,这幅鹳鱼石斧图的发现,把陶器绘画史提前了2000年。

陶缸初现 曾一度遭到“嫌弃”

文物价值巨大的鹳鱼石斧图陶缸当初是如何发现的?

5月21日上午,在汝州市文物局相关人士带领下,记者一行前往鹳鱼石斧图陶缸发现地——汝州市纸坊镇阎村东的阎村遗址实地采访。

“阎村遗址就在村东边的黄涧河边上。”该村村民、文物保护员闵改说。几分钟走到遗址,放眼四望,正午阳光下,麦浪滚滚。由于上游修建的安沟水库常年不放水,原来的黄涧河已变成了一条枯水沟,十多米宽的河底野草丛生。

今年66岁的闵改说,丈夫翟转运以前是这里的保护员,丈夫去世后,她和儿子便当起了保护员。

谈及如何发现鹳鱼石斧图陶缸时,闵改说,丈夫在世时经常说起过这事儿,说他当年并没有看到过带有图案的陶缸,也不知道是谁最早发现的。但他清楚地记得,1975年几百名村民在黄涧河边平整土地时发现了大量陶缸,但因为里面装的都是人的尸骨,大家觉得晦气,大多砸碎了。

那些陶缸有没有带图案的?阎村70多岁的村民王松乾仔细回忆后回答“没有”。他是1975年组织平整土地负责人之一,知道人们砸了很多陶缸,但陶缸上都没有图案。

很多资料上注明鹳鱼石斧图陶缸在1978年被发现,但为何阎村村民记忆中是1975年呢?

汝州市文物局退休职工杨小栓给出了答案。

1975年阎村一带确实发现了陶缸,但鹳鱼石斧图陶缸是1978年这一带的村民在种桐树时发现的。随后,当时的纸坊公社文化站文化专干李建安将已经破碎的鹳鱼石斧图陶缸交给了他,“当时他用一个塑料袋装着,里面是一堆红陶片。具体发现地点是在阎村遗址北边一个叫青年渠的地方。”

杨小栓特意强调说,很多资料显示,1978年村民挖出了11个彩陶缸,而他了解的情况是当时“就挖出来这一个,只这一个有图案”。他的说法与阎村村民反映的1975年挖出的大量没有图案的陶缸情况相符。

那些破碎的红陶片,杨小栓看过后“感觉不错”,等他将碎片全部粘好恢复器物原形时,陶缸上的图案令他深感震撼,“西安半坡出土的彩陶没有这类东西,应该是很有价值的”。

之后的事实证明,杨小栓当时的判断是正确的。

1979年春节,在郑州工作的汝州籍画家张绍文回汝州时看到了这个陶缸,深以为奇,回郑州后向有关部门汇报,并撰文发表在《中原文物》上,将其命名为“鹳鱼石斧图陶缸”,评价“这幅原始绘画是一件稀有的杰作……那自然生动、天趣无穷的艺术形象,无疑应列入‘神器’中去了”。

很快,省里派专项调查组前往临汝(现汝州市)进行考古调查,在撰写的《临汝阎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报告》中说:“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大一幅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画……在我国绘画史上也是一件罕见的珍品。”

至此,一度被“嫌弃”的鹳鱼石斧图陶缸被紧急调往省博物馆,随后又被国家博物馆珍藏。

鹳鱼石斧图

引人探索难解之谜

鹳鱼石斧图陶缸在被发现后的40余年里,引来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国家博物馆的刘钧于2009年4月在广州日报上发表题为《彩陶缸鹳鱼石斧图或是最早国画》的文章。称鹳鱼石斧图画面真实生动、色彩和谐、古朴优美,极富意境,是迄今我国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陶画。为表现鹳的轻柔白羽,原始画师把鹳身整个涂抹成白色,犹如后代中国画的“没骨”画法;石斧和鱼的外形则采用“勾线”画法,用简练、流畅的粗线条勾勒出轮廓;斧、鱼身中填充色彩,犹如后代中国画的“填色”画法。由于这幅画具备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画法,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它是国画的雏形。

对于鹳鱼石斧图上的鹳、鱼、斧形象的释读,多年来也颇具争议。有人认为鸟形是鹭不是鹳,也有人认为斧是表现权力的石钺;有人认为全图是当时农耕渔猎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有人结合考古学文化、古代神话传说以及商周青铜铭文进行考察,认为该图表现了当时仰韶文化中以鸟为图腾的部落和以鱼为图腾的部落的生死战争,进一步认为这就是传说中黄帝与炎帝之战的史实,而石斧则是黄帝部落联盟中所有部落共有的族徽和统一的标志。

刘钧称,不管鹳鱼石斧图的真实含义究竟如何,它都展示出了中华民族的高度文明,反映了人类绘画萌芽时期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中国史前陶画艺术创作的最高成就。

汝州市文物局局长李宗武说,除阎村遗址外,位于汝州市骑岭乡的洪山庙遗址在1989年发掘时,发现排列有序的瓮棺(陶缸等)136具,这些陶缸上发现了40多个浮雕和彩绘图案,除男性生殖崇拜图案有重复外,其他无论人物、动物还是日月,几乎没有雷同的。他认为,这说明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汝州可能存在一个氏族或部落联盟,且极富艺术创造精神。

近年来,因为鹳鱼石斧图陶缸在仰韶文化诸类型中十分罕见,国内考古界一些专家把阎村遗址命名为仰韶文化阎村类型,认为彩陶图案艺术水平最高的莫过于半坡类型和阎村类型。就在去年,阎村遗址被纳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晋身“国保”级文保单位。

李宗武说,阎村遗址成为“国保”单位后,会得到更进一步的保护和发掘,而鹳鱼石斧图就像一个难解之谜,其真正的含义有待更多的专家、学者去考证,也有待更新的考古发掘成果去证明,但它珍贵的文物价值正日渐显露出来,它的神秘历史也终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