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一线故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茵茵辣椒 红红希望
壮壮牛群 火火明天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5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茵茵辣椒 红红希望

刘套平在栽辣椒苗
 

□本报记者 孙书贤 文/图

5月11日上午,风有点大,在郏县茨芭镇刘村,一辆车厢内装满水的机动三轮车停在地头,清水顺着一条几十米长的软管淌进开好的垄沟,54岁的刘套平和妻子、女儿弯腰把一棵棵绿油油的辣椒苗栽入田垄中。

昔日借住别人家

刘套平一家6口,与妻子育有三女一子,80多岁的母亲双目失明。前些年日子过得穷,全家人挤在3间破旧不堪的土瓦房里。孩子们上学开支大,刘套平夫妇租了两亩地种,农闲时刘套平去建筑队打工,想着增加点收入,但只能维持着吃饱饭。好在孩子懂事,亲戚朋友送的衣服,只要穿着合身就行,但家中总有转不开圈借钱应急的时候,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2015年,刘套平家的房子实在不能住了,拆除了危房,一家人只好借住别人家的房子。

2015年,刘套平的大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内一所本科院校,但学费开支又是一大笔钱,另外两个女儿和小儿子都在上中学,几个孩子的学费让刘家日子过得更加捉襟见肘。

扶贫风吹 摘帽脱贫

2016年,刘套平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戴上了贫困户的帽子,正值壮年的刘套平心里很难受,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用勤劳摘掉这顶帽子。

为了帮助刘套平一家走出困境,刘村党支部书记魏国法和驻村工作队给刘套平及妻子邢荣敏申请了村保洁员和中原农险宣传员两个公益性岗位,使他家每年增收12000多元。村里还安排邢荣敏去当地一家线厂上班,每月增收1000多元。2016年,刘套平的三女一子享受了国家的相关助学政策,减轻了他不少的压力。

2017年,刘套平在村“两委”的帮助下,流转了20亩地,种植烟叶、小麦等农作物,当年就收入4万多元。2018年,儿子刘自飞考取了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去年,女儿刘静娜考取了郑州牧业经济学院,刘静静考取了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几个孩子都申请了助学金,还利用寒暑假勤工俭学,家里的负担减轻了不少。

2018年,村里利用危房改造和“六改一增”项目给刘套平补贴了4万多元,让他只花了6万多元就盖起了3间新平房,还配套建了门楼、厨房和卫生间。

在村党支部书记魏国法的帮助下,刘套平发展养殖业喂起了猪,村里派技术员上门给他指导,又帮他争取到了烟叶种植合同。

在村干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刘套平干劲十足。他连年增加流转土地面积,种植烟叶和小麦,并在烟叶休耕期种植了油菜、花生等农作物。

2018年,刘套平种植了13亩烟叶、16亩小麦,小麦收割后又种了红薯、花生。辛勤汗水换来丰收喜悦,当年他家的纯收入就达到了6万多元,实现了光荣脱贫。

勤劳浇开致富花

在村“两委”的帮扶下,刘套平在2019年租地达到了36亩,还出栏了10多头生猪,年纯收入突破了十万元。

脱贫致富后,刘套平添置了新家具,空调、冰箱、大彩电等家电也一一买齐。上大学的儿女们都用上了手提电脑,智能手机人手一部,微信聊天、视频玩得相当顺溜,刘套平足不出户,就了解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

今年,刘套平的种植规模达到了40多亩地,种植了18亩烟叶,20亩小麦,还种了六七亩辣椒、红薯、油菜。

“大女儿去年大学毕业了,二女儿和儿子也该读大二了!”

“要不是村里党员干部的帮助和党的好政策,我一个啥也不会的老农民,哪会能供养起几个大学生?”刘套平爽朗的笑声里充满着感激之情。

“停上一段时间,我还准备再养一圈生猪,把家庭副业经济搞上去!” 刘套平已谋划在心。

临近中午,辣椒苗栽种完毕,刘套平一家三口发动机动三轮车,驶上了两侧麦梢已黄的乡间小路。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