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一线故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小小香菇 大大文章
尖尖芦笋 美美院落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5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小香菇 大大文章

高军华(左)与王东亮在大棚里探讨香菇种植技术
 

□本报记者 杨元琪 文/图

“这两天正要找专家论证,等冷库建起来,你们几家种香菇的都方便了,村里的贫困户也能受益。”5月15日上午,初夏已显出阵阵暑气,在鲁山县张官营镇南杨庄村地头上,市人大常委会派驻南杨庄村第一书记高军华来到王现民家的食用菌大棚,商量建冷库的事儿。王现民去许昌市襄城县联系买家了,他的儿子王东亮和媳妇在大棚里忙活。这一对年轻人以前都在外地打工,如今回到老家搞种植。

自从2017年11月驻村以来,高军华走遍了南杨庄村的每个角落。不论是大雪封山,还是烈日炎炎,他都要到贫困户、孤寡老人家里走访、慰问。村里每个家庭什么情况、什么经济来源,有没有困难……他都一清二楚。

香菇变“金菇”

王现民家有6口人,女儿已经出嫁,之前家里只有几亩薄田,靠天吃饭,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眼看着在家没奔头,王东亮结婚后就和媳妇去外地打工了。“就算发不了财也能养活自己,还能见见世面,总比在家种地强。”王东亮说。后来,王现民在高军华的鼓励下种植香菇,从开始的4个大棚发展到现在的12个大棚,前后用了不到两年时间。这期间,他不断扩大种植规模,高军华跑前跑后帮他流转土地。

“你看那边,新建的5个大棚刚搭好架子,今年的目标是17个大棚都能出菇。”王东亮说,去年他们家种香菇的收入为6万余元,农忙时还雇了七八名贫困户来帮工,仅一年给他们发的工钱就有1万多元。看着家里香菇大棚红火的场面,他带着媳妇从外地返乡,由“打工小哥”变成了“农场老板”,这是早些年想都不敢想的事。

“也不敢盲目扩张,一定要看准形势。冷库建好后,你们的仓储问题解决了,还得把销路扩宽了。”高军华说,他们已经与鲁山县的电子商务平台做好了沟通协调,准备把村里几个香菇种植大户的产品推上去。此外,冷库建好后,村集体还要从出租获得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直接补贴贫困户,可谓一举两得。

贫困户变“牛”了

“学友家又添牛犊了,他腿脚不方便,咱抽空多去看看。”说罢,高军华带着驻村工作队员关鹏飞来到贫困户喻学友的牛棚。一只可爱的小牛犊卧在母牛身边,见到有人来,赶紧躲到了牛棚角落里。

喻学友下肢残疾,家里有6口人,除了他和媳妇外,还有80多岁的父亲和3个未成年儿子,可谓“压力山大”。

喻学友曾是高军华的帮扶对象,在高军华的鼓励下借助金融扶贫贷款开始养牛,目前牛棚里有十多头肉牛。卖牛不仅能挣钱,还能收到每头500元的专项奖补。前段时间,喻学友卖了13头牛,仅奖补就拿了6500元。

米红利是村里的养牛大户,以前在郑州做废品收购生意,2018年从外地返乡后,租下了荒废的养牛场。

“现成的资源,不用了浪费,更何况高书记他们都支持我。”目前,米红利的饲养场里有40多头肉牛和30多只羊。饲养场规模不断扩大,米红利忙活不过来,于是长期雇用3名贫困户帮工,每人每个月工资2000元。此外,米红利的饲养场还“包圆”了村里每年产生的秸秆,用来加工牛羊饲料。

南杨庄村“蜕变”

“以后你们大车都绕开俺村走,这都是新修的路,轧坏了咋办?”临近正午,一辆大卡车走错路来到南杨庄,在村口调头,路边的下水道刚换了新盖板,村民们担心卡车轧坏盖板,都围了过来。

“多亏了高书记,他真是个实干家,看看俺村的变化就知道了。”南杨庄村党支部书记胡增强说,自从2017年11月驻村以来,在高军华的协调下,南杨庄村先后争取到各级项目资金11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全村12.2公里的主次干道进行了硬化,实现“户户通”,结束了“晴天土,雨天泥”的历史。投资137万元建设了200千瓦集中式光伏电站,于2018年5月并网发电,截至去年底已收益13.4万元。此外,还投资18万元建设了村级文化广场,并配备了健身器材,为村民休闲健身提供了场所。

值得一提的是,高军华积极协调争取到省级村集体经济项目建设资金120万元,规划发展了我市目前唯一的在县城购置门面房发展租赁经济的项目。门面房位于鲁山县城德秀街步行街,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出租收益每年在6.5万元以上,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