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一线故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滩涂变身 荒地聚宝
志智双扶 鱼渔同授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5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滩涂变身 荒地聚宝

张国立(左)向王国伟展示才出生一个月的小羊羔
 

□本报记者 李科学 文/图

5月14日一大早,叶县夏李乡侯庄村60多岁的脱贫户张国安吃过早饭,赶着家里十几只山羊去了村南的滩涂。趁着羊群吃草、撒欢的当儿,他又转悠着拾了一些柴火。

“张国安家的羊最多时有40多只。”该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国伟说,如今,曾经的贫困村焕然一新,他们将致力于发展村集体经济。

滩涂变桃园 茄子带增收

从省道S234线拐进侯庄村入村道路,除了两侧的金色麦田,更吸引人的是一大片新种的绿色茄子苗。

侯庄村原是省级深度贫困村,全村28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有90户,2017年底贫困村摘帽。

2017年11月,市委宣传部派驻侯庄村第一书记王国伟来到时,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村财政全靠拨款。如今村里剩9户11人未脱贫,计划今年脱贫1户,兜底保障8户。

茄子地里才种的秧苗绿意喜人。地膜下预埋了水管,电闸打开就能自动滴灌。“这是河南省农科院研发的新品种,最高能长到3米,一棵能结百十斤(1斤=500克),号称茄子树。”王国伟说,一个月后茄子长到50厘米高搭上架子,七八月份就能成熟上市。大田种植一棵苗能收两茬,十月还能再收一次。由于村里没有钱,按照政策,由村干部凑钱出资买苗及投入前期各项成本,将5%至10%收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益。待茄子成熟,保守估计,每亩能带来万元纯收入。

侯庄村东边高低起伏的河滩荒地已开垦好,今年清明时种上了北京油桃小苗,3年后就能挂果。“百亩桃林,三分之二是利用荒地种的。”王国伟说,油桃果大、味甜,北京市场上一斤能卖八九元。

光伏电站年收益6万元,扶贫车间年租金3万元,用于村级购买公益岗位安排贫困户。高品质茄子、油桃……慢慢滚动着发展。预计3年后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能破百万元。

“起初村民只种小麦、玉米等,后经引导种花生,一亩地能收入近两千元,现在花生种植面积已达500多亩。60亩茄子也能起示范作用,效益好的话还准备成立茄子种植合作社,采取‘农户+公司’的合作模式。”王国伟说,他利用第一书记专项经费在村文化广场旁边建了210平方米的茄子包装、中转仓库,由村里统一帮助销售。

赶上好政策 大家干劲足

张国安家4个女儿均已出嫁,有个8岁的小外孙跟着老两口。小院里一人多高的柴火码得整整齐齐,贴有“六畜兴旺”的羊圈很干净,底部有防潮防污的竹笆。

张国安和老伴2017年脱贫。老伴儿郭姣说不清都有啥政策,却知道时不时能领到补助。到户增收养殖业补贴一次补了4000元;墙上贴的“告知书”显示,2018年春季,小外孙在幼儿园大班享受保教费和生活补助共500元;小外孙去年秋季上小学,又享受国家补助资金和省定营养餐资助金共650元。

75岁的张国立也在滩涂地放羊,他2017年脱贫。家里新盖了大羊圈,他满是风霜的脸上绽开笑容:“目前养了20多只羊,打算再多买些哩。”他和儿子算家中劳力,儿媳残疾,还有两个孙子。有政策扶持,房子盖了,日子也好多了。冬天喂羊成本高,他家里花2.8万元买了台花生摘果机,秋天免费帮人收花生脱壳,花生秧和壳归自己,打成糠喂羊。

“有能力的,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外出打工;不愿外出的,帮忙申请免息小额贷款,政府担保,鼓励发展种植、养殖业。”王国伟说。

环境整治 村子越来越美丽

侯庄村有两条主街,绿色行道树与村民家门口的鲜花、绿地相映成趣。村里鸟语花香,清新气息迎面扑来。

村子里有两处广场游园,游园有水塘亭榭,小径弯弯。水塘内半池浮萍,鱼儿跃出。一处原本是泄洪渠道,王国伟就把它改造成了池塘游园。游园内红叶石楠、七叶青等观赏树颜色娇嫩,周边是文化墙。

侯庄村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以前十分破旧,2018年拆除后新建了楼房;并建起文化广场,搭起舞台,安装了健身设施,村民健身有了好去处,这里也是孩子们嬉闹的乐园。

侯庄村曾经没有出村道路,得经岳楼村与外界连通。如今该村正变得生活便利。王国伟说,将继续扩大村集体经济规模,提升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逐步引导群众在全村形成村风文明、邻里团结、家庭和睦、崇尚科学、生活富裕的新局面”。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