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本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郁郁青山 层层椒田
灼灼石榴 盈盈薯苗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0年5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灼灼石榴 盈盈薯苗

在班庄村的石榴地里,市公安局派驻该村工作队队长叶永生(右三)和工作队队员与该村党支部书记樊小卫(右二)进行交流
 

□本报记者 吕占伟 文/图

樊家庄是汝州市大峪镇班庄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奇石遍布的大红寨地质公园山脚下。5月12日上午,顶着骄阳,记者行走在樊家庄的山间公路上有些疲累。忽而一阵风吹过,一片片花椒树、石榴树,充满生机地伫立在山路两旁的丘陵地里,令人心头为之一振。

石榴、红薯爬满山 种下了致富的种子

“这一片是去年3月种的石榴树,现在花开正艳。当时种的时候才2厘米高。石榴树不耐冻,冬天尤其要防冻。”在山路两旁的丘陵地里,是一片片的花椒树、石榴树。市公安局派驻班庄村工作队队长叶永生指着一片石榴地说。这名干过刑侦的“老公安”今年即将迎来50岁的生日。

与这片地一路之隔的另一侧种的是花椒树和红薯苗。“这里刚栽的黄心红薯苗也是班庄村的集体经济项目,就是市区街头烤红薯摊卖的那种黄心红薯,这已经是第二季种植了;花椒到今年七八月份也该成熟了。”工作队队员于占营和李晓超说。

在一片红薯地里,班庄村53岁的村民樊钦海正操作着犁地机,在红薯田里来回走着。据了解,他除种着七八亩的口粮地外,还负责村集体30亩地的耕作和养护,家里还养着3头牛。农闲时,樊钦海就在山另一边的登封地界一个葡萄园打零工。

“这30亩地两三天俺就能耕完,村里能给我600元。”樊钦海说。

工作队壮胆 托起他养猪脱贫的梦想

随后,工作队一行又顺着山路往上走,来到该村贫困户樊学强的家。

7年前,樊学强在附近煤矿因工致残,被确诊为三级残疾,干不了重活儿。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去年,村里将樊学强家定为贫困户,樊学强的妻子被安排当村里的治安巡逻队员,月工资300元。此外,樊学强一家5口还享受着低保政策,每人每月可领取160元。

42岁的樊学强说,今年,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鼓励他靠养猪脱贫,但他担心赔钱,一直在犹豫。后来,叶永生为他申请到了3万元贴息贷款,并建议他用其中的2万元买猪仔,另外1万元买饲料,还给他分析了养猪的诸多利好,打消了他思想上的顾虑。就这样,樊学强把猪圈建了起来,养了12头猪。

樊学强家的猪圈位于院子的一角。看到主人来了,12头肥嘟嘟的小猪探着脑袋。“这些猪我喂了一个月了,打算等几个月出栏以后再养一批。靠着它们,我想尽快脱贫!”樊学强充满期待。

“好!就要你这句话。养得好,还能享受畜牧奖补政策哩!”叶永生高兴地说。

欲拔穷根 须从思想上“动手术”

樊小卫说,班庄村一共432户177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53人,目前已脱贫6户23人。村民们分散在8个自然村,最远的自然村离村部有三四公里,人均耕地仅0.9亩。

“班庄村除了自然风光好些,剩下的就是石头蛋。”樊小卫说,该村集体经济薄弱,年轻人基本都外出打工,剩下的老弱体力跟不上,思想守旧,生活方式落后,“年年在贫困边缘打转”。

2018年5月28日,市公安局向班庄村派驻了由该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叶永生任队长的3人工作队。

“因为长期受自然条件制约,那种因循守旧、没有勇气改变现状的思想,在贫困户身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是他们未能脱贫的一个重要因素。”叶永生说,工作队为此开展了不间断的逐户谈心活动。

2018年,利用大峪镇大力发展花椒种植产业的机会,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动员,最终全村种植花椒100多亩。去年初,在市公安局党委的支持下,工作队购买了4000余棵软籽石榴树,并与村两委多次前往“石榴之乡”荥阳市考察,精心组织种植。目前班庄村规模种植的30余亩石榴树长势良好,今年七八月份有望结果。

叶永生说,工作队下一步打算继续大力发展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等优势集体经济,同时对该村现有的汝州市豫西抗日纪念馆、弘宝汝瓷文化创意园以及女娲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发挥其对村集体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协同带动作用,将班庄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