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本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风暖麦黄 茸光焕发
花红柳绿 鸡祥如意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5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暖麦黄 茸光焕发

张守富(左)查看村民刚采摘的赤松茸
 

□本报记者 王春生 文/图

5月11日上午,初夏阳光明媚,阵阵暖风轻轻掠过宝丰县周庄镇孙庄村成片的麦田,开始泛黄的麦浪滚滚,呈现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今年的小麦长势好,肯定会丰收的。”带着喜悦的心情,孙庄村村民陈雪梅来到村北麦田旁的扶贫产业基地,在一个赤松茸大棚里忙活起来。

不一会儿,陈雪梅端着采摘下来的一满筐赤松茸走出大棚,送到离大棚不远处的烘干机房里进行烘干。

在大棚口处,看到来基地查看情况的孙庄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守富,陈雪梅很开心。

孙庄村是省级重点贫困村,近几年来,在张守富等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的努力下,村里建起了扶贫产业基地,陈雪梅等贫困户凭借在家门口打工等扶贫措施,已陆续脱贫。

产业扶贫 乐了村民

“这些赤松茸长得还真不赖!”张守富从陈雪梅手中的筐里拿出几颗粗壮的赤松茸端详,脸上挂满了笑。

“可别小看这些赤松茸,药用和食用价值都很高。”张守富说,赤松茸又叫大球盖菇,人体需要18种氨基酸,赤松茸就占了17种,因香味浓郁,有“素中之荤”的美誉,是市场的菌类新宠。

今年55岁的张守富是国家统计局平顶山调查队干部,2016年9月被派驻到孙庄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一直以来,孙庄村村民收入主要是靠种玉米、麦子等传统农作物,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张守富来到孙庄村后,与驻村工作队队员、村干部一起研究,确定了靠产业扶贫帮村民脱贫致富的路子。

经过多方考察,村里利用扶贫资金30余万元建成一个扶贫产业基地,十个食用菌、蔬菜大棚采用先进的农业种植方式,采取“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吸纳该村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

农业增产增收,技术要先行。张守富说,为使贫困户掌握到更好的技术,村里加大了对贫困户的技术培训力度,每年都聘请农业专家对贫困户进行免费集中培训,并聘请高级农艺师做好食用菌、蔬菜生产技术指导,让贫困户掌握新技术,提高种植水平。

孙庄村村委会委员余建通具体负责扶贫产业基地的运营。他说,基地运营以来成效显著,每年能给村里上缴收入两万元,最主要的是带动了村里近20户贫困户就地就业增收。“尤其是最近两年开始种植的赤松茸,产量高、价格高,今年以来赤松茸已经收了3茬,一个大棚能收赤松茸2500公斤,收入能达3万元。”

“原来咋也没想到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今年五十多岁的陈雪梅说,十几年前她丈夫去世,她也因病瘫痪,最近两年身体慢慢康复,刚好家门口建起扶贫产业基地,她在基地干点轻活儿,每月能拿到1000多元的工资,加上村里安排的打扫卫生的扶贫公益岗位,每月还有500元的收入。“俺家现在已经脱贫了。”她笑着说。

一心为民 有口皆碑

张守富家住市区,驻村扶贫的三年多时间里,他一直骑一辆电动车往返于相距40多公里的市区和孙庄村,对此,他说:“这不算啥,早已习惯了。”

周一是看望村里贫困户的固定日子。5月11日临近中午,张守富骑车赶到贫困户胡狗家走访时,看到胡狗家大门紧锁。“应该还在村北沟边放羊哩。”他说。

果不其然,在村子北边一条几米宽的沟里,胡狗夫妻俩正在放羊。20多只大大小小的山羊吃草吃得正欢。

“最近你俩身体咋样啊?”张守富停好电动车问。

“可好!”胡狗回答道。

“张书记来的那一年帮我买了两只羊。”今年70岁的胡狗说,他患有严重的哮喘,干不动重活,老伴儿也经常腰腿疼,张守富筹了1000多元帮他买了羊,到现在已有20多只,价值两万多元,加上村里安排的扶贫公益岗位每月多收入500元钱,目前他家已经脱贫了。

最近几天,胡狗卖了5只羊,挣了4000多元。张守富提醒他,根据规定,贫困户每卖一只羊奖励100元,“你还可以再领500元奖金哩”。

“看到村里贫困户能靠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特别高兴。”张守富说。

孙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余军说,张守富来到孙庄村后,全心全意为村里发展着想,为贫困户着想,使村里在绿化、人居环境、道路建设等方方面面变化很大,目前全村265户村民中的36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他人很务实,一心为民,可以说是有口皆碑。”

张守富说,下一步,村里将扩大赤松茸种植规模,通过电子商务销售等途径,做强做大扶贫产业。“用高效能的产业做支撑,让村民们走上致富之路,共建美丽乡村。”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