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市场升温,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市旅游市场 正在恢复中
仅两品牌啤酒 全市一天喝掉138吨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5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餐饮店困境中求生存
市场升温,守得云开见月明

周启航正在摆放消毒后的餐具
 

□本报记者 丁进阳 文/图

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我市各行各业陆续复工,餐饮业也随之而动,饭店老板们带着不同的情怀,执著于这一桌桌美味佳肴,在做好抗疫的同时,期冀守得餐饮市场的云开疫散。

老板客串保安节约成本

位于市区建设路西段的中档酒店大秦宴是2019年10月份才开业的。开业后,因其独特的西北风味而火爆。特别是春节前的一段时间,想在此就餐要提前一天预订房间。春节前房间已经预订到了农历正月初十,但因为疫情,酒店从大年初二起关门歇业。直到接到复工令,才重新开门迎客。

5月10日晚上7点,大秦宴门口。“倒倒,再倒点儿。”老板周启航正忙着给顾客指挥倒车。“没办法,为了节约成本,只能自己来了。”他笑着说道。

周启航虽然只有29岁,但已在商界打拼了好些年。“爱瞎跑,也没想着发大财,有个稳定的生意能养家就行。”周启航说,他早几年做建材生意,手里有了积蓄,就考虑能有个稳定的生意,便决定搞餐饮。2019年初,他到全国各地考察,最终选择加盟了西北风味的大秦宴。

“刚开业生意很不错,没想到赶上了疫情。”周启航说,员工们也要赚钱养家,刚开始复工他让员工轮流上班,保证大家都有薪水拿。进入5月份,生意逐渐好转,就开始全员上班。目前,饭店每天晚上能保持在10桌左右,生意能维持,但盈利不多。

对于目前饭店的经营状况,周启航并不焦虑。他说:“我现在还年轻,经得起折腾,慢慢来呗,相信会越来越好。”

赔本也得让工人拿工资

5月10日晚8点,位于凌云路上的三禾坊内,一楼大厅只有三五人围坐一桌就餐,二楼听起来挺热闹。老板李淑娜是一位热情的大姐,楼上楼下跑着招呼客人,看样子来就餐的都是熟客。

“我们饭店菜品属于江南菜系,吸引了不少回头客。”李淑娜说,这段时间若不是老顾客照顾生意,赔的更多。饭店3月中旬复工,一开始只走外卖,每天都是赔,没办法,员工们有车贷房贷要还,还要养家,赔着也得开业。

为了让顾客放心用餐,吸引更多顾客到店,李淑娜每天都会把饭店消毒的视频发到朋友圈,还更新了菜品,推出优惠活动。

“进入5月份,特别是五一假期期间,生意明显好转。”李淑娜说,现在每天能卖几千块钱,差不多能维持下去。希望餐饮市场能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

街头小餐馆冰火两重天

相比于中高端酒店,小餐馆的经营情况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5月11日中午,正是午饭时间,街头小餐馆的经营情况差别很大,有特色的老餐馆生意很火,而更多的小餐馆则冷冷清清,有的甚至关了门。

位于曙光街西段的郑记饸饹面馆门前停满了电动车、自行车,更有不少外卖小哥进进出出。隔着玻璃就能看到,里面就餐的人不少。

“来五大碗,一碗不要香菜。”听到报饭,吧台大姐开始打单子,打完单子又忙着给顾客打凉菜。“生意不错呀,这一天不少卖吧。”吧台大姐一边忙一边说:“还行吧,五一假期人多,这两天又少了。以前我们一天能用掉4袋多面,现在一天能用3袋。我们店有30多年了,都是老顾客。”

5月11日晚8点,为民街闫记烩面店大厅里坐满了顾客,里屋雅间传出划拳声。

闫记烩面是一家夫妻小店,也有近20年的历史。虽几经移址,但老顾客不散。老板在后厨忙着做烩面,老板娘李海霞在前台招呼客人。“咱这小本生意,经不起折腾。也就这些天生意好了,前一段除去本钱不落啥,员工都没敢用。生意好转了,这才叫来一个员工帮忙。”李海霞说。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