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带你了解淮阳平粮台城址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0年5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省已有46项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带你了解淮阳平粮台城址

龙山时期玉冠饰残片
南城门附近排水设施
龙山时期祭祀黄牛
陶碗表面兽面纹
 

5月5日下午,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分别是: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甘肃敦煌旱峡玉矿遗址、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青海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广东“南海Ⅰ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其中多项新发现“刷新”五千年文明。

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是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罕见的、保留了距今10万至1.5万年间人类化石和丰富文化遗存的洞穴遗址,不仅出土有距今3万年左右的现代人化石,还发现有丰富的、共生关系清晰的小石片工业系统的石器,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早期现代人演化自本土古人群的学说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证据。

夏商时期被誉为“青铜时代”,但一件件青铜重器的原料从何而来?此次入围的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给出了答案。西吴壁等多处冶铜遗址的发现,首次在中原地区揭示出已知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专业化水平最高的夏商冶铜遗址,弥补了从铜矿开采到集中铸造之间所缺失的冶炼环节,填补了中国冶金考古的一个重要空白。

中国人好玉,不过中原地区玉料的来源众说纷纭,甘肃敦煌旱峡玉矿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透闪石玉矿遗址。甘肃敦煌旱峡玉矿遗址是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早期玉矿遗址调查、发掘的重要发现,也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透闪石玉矿遗址。一系列的证据表明,甘肃地区的透闪石玉料很早就进入甘肃以东及周边区域,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广东“南海Ⅰ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再现了南宋海上繁荣。“南海Ⅰ号”沉没地处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南海Ⅰ号”大量的贸易瓷器是为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外销品种,而不同文化的审美、器形、工艺等也对中国瓷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铁器、铜器、丝绸等手工艺制品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业已成为输出的主要货物;大量金、银、铜币的出现,显示宋代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已涉及海外贸易,再现了南宋海上活动的繁荣景象。

值得一提的是,自1990年我国开始评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以来,我省共有46项入选,位居全国之首。

平粮台城址位于周口市淮阳区大连乡大朱庄村西南,1980年由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发现并发掘,是中国最早确认的新石器时代城址之一,曾激发了中国考古学界关于早期城市与文明起源等问题的热烈讨论。2014至2019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城址进行了系统勘探、调查与发掘。

六年来的新发现和研究成果,进一步揭露和确证了平粮台城址的正方形形状与对称城门结构;发掘并复原了城内的“中轴线”布局、完备的排水系统;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双轮”车辙;出土一系列反映多元文化影响的高等级遗物。

●平粮台城址正方形形状与对称城门结构

系统的考古钻探和数字化记录分析结果显示,平粮台城址平面形状为正方形,城内长宽各185米,城内使用面积约3.4万平方米;加上城墙宽度,城址占地总面积5 万多平方米;若再包括外侧城壕,长宽大致各310米,面积近10万平方米。

平粮台城址的南、北、西三面各有一城门,基本居中,东城门遭到破坏。城内中轴线位置发现一条南北向的干道,两端分别对应南、北城门,垫土为细密的白色细沙土,宽六七米。根据南城门内外道路和城内中部道路的路面堆积层位可知,这条中轴干道从建城之初一直延续使用至龙山晚期。

城内布局以南北道路为中轴,规划有序。经大面积揭露,确认了多排东西向布局的高台式排房。排房前后间距15米左右,每组房屋的门向均朝南,布局规整统一。

●国内已知年代最早、最为完备的城市排水系统

考古发掘中,在南城门附近新发现两组龙山时期的陶排水管道,节节套扣,构思精巧,纵向穿过城墙。

每组排水管道皆有一定的坡度,城内高于城外。城内沟渠或洼地有进水口,城外通过沟渠排向外侧的壕沟。陶排水管和纵、横连通的沟渠共同构成了目前国内已知年代最早、最为完备的城市排水系统。

●年代最早的车辙痕迹,将我国用车的起源至少提前了500年

在南城门内早期道路上,还发现了车辙痕迹。车辙宽0.1至0.15米,深0.12米,最明显的一条长达3.3米。其中一组基本平行的车辙间距0.8米,为“双轮车”的车辙印迹。

经过碳十四年代测定,这些车辙痕迹的绝对年代不晚于距今4200年。这很可能是我国年代最早的“双轮车”车辙痕迹,与二里头遗址发现的车辙相比,将我国用车的起源至少提前了500年。

●出土一批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高等级遗物

作为豫东地区重要的龙山时代区域中心,平粮台城址还出土了一批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重要遗物。

城内发现四具完整的用于祭祀的黄牛。黄牛是龙山时期才进入中原的家畜新品种,其在平粮台城址的大量发现,对研究起源于西亚地区麦作传统下的黄牛如何融入中原地区传统的粟黍农业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秦岭、曹艳朋说,平粮台城址方正规整、中轴对称的特点,无疑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源头,在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突出价值。年代最早、最为完备的陶水管排水系统,也为研究早期城市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了绝佳材料。平粮台城址出土的各类遗存,展现了中原龙山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质,是新石器时代末期各区域文明间交汇融合的集中体现。

(综合北京晚报 河南商报 新浪网)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