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副刊
3上一版
 
积习要改
为你收藏记忆的人
一个人的电影史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5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积习要改

 

◎行吟(河南平顶山)

自疫情出现至今,出门遭遇多次尴尬。起初见了熟人,心想总得讲究礼貌与热情吧,把手伸出去,但人家隔上一米远向我摇头摆手,算作回应。我脸上讪讪的,有些挂不住——好在口罩遮了大半脸面。数次之后,内心坦然了许多,遇有人家也先伸手要握我的,我也不怕给他个不愉快,连连隔空作揖,曰:免握了吧。

疫情残酷,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为使新冠病毒成孤魂野鬼,无所依附,原本再平常不过的见面握手,逐步淡化为拱手之礼。人们无需作皮肤的接触,或点头鞠躬,或拱手相敬,亦不失相互间的尊重。

按说,握手礼久远。中华乃礼仪之邦,古代拱揖稽拜,男男女女,尊卑长幼,士农官商,每每见面,颇有讲究。今人化繁为简,一律握手,以示平等。相较于西方之碰鼻礼、贴面礼、亲吻礼、拥抱礼,简单朴实,不失典雅。西方这些礼仪,体现肉体的亲近,在有疫情时,尤显不太科学,也不太卫生。虽很多西方人士拒戴口罩,却也明白需减少肢体接触,要不然,英国哈里王子与歌手克雷格打招呼,何以用撞手肘的方式?奥地利举行石油输出国组织大会,官员们相互问好,何以用碰脚跟的方法?

疫情席卷全球,若只诅咒病毒的猖狂,则显得特别苍白无力。痛定思痛,反思是必须的。对于医疗科技,乃至公共卫生体系的审视,非我辈俗人所虑。我们个人应深刻反思的,是不良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以及今后应该怎么改变。

很多疾病的产生,追根溯源,都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爱酒的,整日里把肝浸到酒中,浸久了,浸成了肝硬化;嗜烟的,把肺熏黑,熏成了肺空洞;喜肉的,一不留神,血脂稠、血压高,累及心脑。化肥农药过量,癌症附体。不知不觉间,病魔缠身,想卸去,卸不掉了。我们常常重治疗轻预防,山一样倒下了,再倾家荡产,遍寻名医,名医却无可奈何地摇起了头。悔之晚矣!

孔子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绝无暴饮暴食之意,而是变质的鱼肉不吃,颜色不鲜的食物不吃,味道不好闻的东西不吃。有人嘲笑说,孔子要是整日饿着肚子,像墨子一样裂裳裹足,食藜藿之羹,他就没那么讲究了。这样说似乎也对。但今人已非食不果腹,环境条件都好,再不讲究,就有些说不过去了。我就很看不惯包桌聚餐,为图热络,一桌子人,喝酒喝得沸反盈天,唾沫飞溅;筷子叨来夹去,风扫残云,弄得杯盘狼藉,既不雅观也不卫生。推广公勺公筷,合理分餐,既减少了浪费,又文明卫生,多好。

都说积习难改,实际上,要改掉旧习惯、坏毛病,难不到哪里去。我们这儿有一句俗话: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规矩是人定的,习惯是人养的,风俗是慢慢形成的。什么事儿,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原先人都土葬,现在不都接受了火葬?原先人上街去逛,哪个戴过口罩?现今出门,脸上不捂口罩,是不是感觉缺了点什么?号召得力,群体的很多事儿,说扭,就扭过来了。我们这儿有一个山村,去年随份子钱少则二百,多则千元,压得村民喘不过气来。几个执事人一商量,干脆,成立个移风易俗理事会吧,谁家红白大事,待客一律不超10桌;随礼不过百元,有谁不听,大字报伺候。村民额手称庆,照章执行。规矩定在那儿,事儿有人一管,习惯马上就改了,习俗立即就形成了。

吃一堑长一智,人在哪里跌倒,就会很容易在哪里引起注意。这次疫情,防疫部门告诫,不扎堆,少聚餐。人们在家一待近两个月,哪儿也没去,也没见有谁急成疯子。形势好转,几拨朋友喊我,要出去吃饭叙旧,我也一一谢绝。很多事儿,电话联系就可以,不见得非聚不可。在家里,我有便后洗手的习惯,却没饭前洗手的意识。妻子提醒我好几回,慢慢地,不用她提醒,端起饭碗前,我先扭开了水龙头洗手。

疫情可以让生活节奏放慢,但不会让日子停摆。它会给世界带来大的变局,肯定也会给人们的思想带来转变。无论是生活节俭,还是馋嘴贪吃;无论是闯遍天下,还是喜宅一隅,都要摈弃陋习,改掉坏毛病,养成好习惯。这样做,大有裨益。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