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劳动最美丽
雨中散步
古代也有劳动节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0年4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代也有劳动节

 

◎刘中才(湖北武汉)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好转,复工复产逐渐走上正轨,不觉间,一年一度的劳动节也悄然来临。

劳动节的全称为“五一国际劳动节”。1889年7月,恩格斯领导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宣布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现代版的劳动节由此诞生,此后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把劳动节纳入法定节假日,其中也包括中国。很多国人因此认定,劳动节属于舶来品,其实,为劳动人民过节古已有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数千年农耕文明的滋养下,统治阶级早已懂得休养生息的道理。重视劳动、尊崇劳动,讴歌劳动人民,是历朝历代官方机构治国理政的重要举措。

据史料记载,我国的劳动节最早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每年农历二月二,上古祖神伏羲会率领各部落联盟首领“御驾亲耕”,以身作则,下地劳动。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记载,西周时武王姬发在每年二月二率文武百官亲自躬耕,并将这天定为“春龙节”。

唐朝时期,二月二被正式定为“耕事节”,又叫“劳农节”,由此成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劳动节。清朝还规定:“凡七十以上耕者,免赋税杂差,劳农节赏绢一匹,棉十斤,米一石。”

一首民间歌谣形象地描绘了耕事节的场景:“二月初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在民以食为天的古代中国,劳动无处不在,劳动节的演绎过程也纷繁多样,除去二月二,古人还把清明、谷雨作为劳动节的象征。康熙皇帝曾在《春雪》中写道:“农事东畴堪播植,勤民方不愧为春。”乾隆则在《观采茶作歌》中言:“无事回避出采茶,相将男妇实劳劬。”为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清明、谷雨期间,农民在下地播种时会在农具上绑上红绸,以示庆贺。

在一年四季的岁时流转中,七月初七也是劳动人民比较注重的节日。汉代人民将七月七日称为“乞巧日”,意在祈求心灵手巧,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诗经·豳风·七月》中写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描述的就是一幅古代劳动人民的农耕图。

由此来说,古代中国不仅有劳动节,而且上至文武百官、下达平民布衣都会参加劳作。和现在迥然不同的是,古代的劳动节有很多,但都不在5月1日,且古代的劳动节不放假,而是官民集体走向田间,用实际行动诠释劳动之美。

在古人看来,与劳动有关的节日,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天或是某个月份,因为劳动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每一个劳作的节日,每一次祈求获得劳动果实的祭祀,都可以看作“劳动节”。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