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五一小长假是对疫情防控的一次检验
“新冠病毒哭了”: 让“毒诗”远离孩子
向家暴说“不”
“符合程序”的干部提拔,为何经不起晒?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4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冠病毒哭了”: 让“毒诗”远离孩子

 

□于平

灾难就是灾难,不该有任何歌颂和美化。将灾难描述成好事的三观扭曲作品,也不该出现在一张进入校园的报纸上。

上个月,儿歌《方舱医院真神奇》曾刷屏网络,许多人听后却浑身起鸡皮疙瘩。

当时,方舱医院虽然已经全部休舱,中国疫情防控形势大为好转,但疫情仍未宣告结束,仍有几千重症患者在与死神搏斗。在这样一个节点,抛出这样一首轻松欢快的歌,实在是与大多数人的感受和社会氛围不在一个频道上。歌曲中提到的方舱,取意“诺亚方舟中的一个舱位”,那是危急时刻承载了几万人生的机会的地方,但在歌曲中却化身为“练舞技”“扬歌声”的地方,给人聚会现场既视感,还真是“神奇”。如此塑料化处理这样一个具有共情点的题材,看着像技巧,实则是不敬。不知道,创作者在创作时,可曾想过那些进出方舱的人听到这首歌会是什么感受呢。可曾想过,这首儿童歌曲的目标听众在听过这首歌后,会以何种编码方式在自己脑中输入这段记忆 。

以方舱医院为儿歌创作题材没问题,但以“欢快”方式表达,回避了灾难带来的痛苦,有赞美灾难之嫌。由儿童用欢快的声音唱出,更和抗疫第一线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救治病人的真实场景不符——医护人员穿着防护服教轻症患者唱歌、跳舞、打拳、做操只是方舱医院生活的花絮。创作者可能只在网上看了这些视频就得到“灵感”创作儿歌,并没有深入生活。

好在,在舆论阻击下,这首雷人的儿歌终于未能进入校园、被孩子们传唱,让家长们舒了一口气。

可没想到,一首比《方舱医院真神奇》更神奇、更惊悚的作品又出现了——它还印在了中国发行量最大的中学生报纸上,传遍了很多校园。

来看看这首诗中几句“闪瞎人眼”的句子:“我要走了/我要回到美国去/回到美国我就到家了……”

此次疫情以来,虽然有各种神作不断问世,比如“感谢你,冠状君”“书记和县长眼里的血丝织成了迎春的花卉”等,但这些奇葩文字并没有什么影响力,反而徒然成为笑柄。可《新冠病毒终于哭了》则不同,刊载这首作品的《中学生导报》,属于国家二级刊物,在全国发行量巨大——注意,“二级”是目前教辅类报纸最高级别。可想而知,有多少孩子在读这首作品,饥渴地从中汲取“精神食粮”。

在我看来,这首将新冠病毒拟人化并以第一人称写出的诗,确实有“毒”。它比《没有XXX,我都不知道中国这么厉害》类似的文章更可怕,因为它不仅充满了扬扬自得、没有同情心,还挑起对立和仇恨,培养孩子的仇恨意识;相比粥店挂“祝贺美国疫情”横幅,它荼毒的是孩子。这种“诗”居然能够刊登在正规教辅上,堂而皇之进入校园,不啻为对“教育”二字的污蔑。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理当使人心向善,使人胸襟开阔,帮助孩子长养品性。而《中学生导报》公开的宗旨是“求高、求准、求实、求新”。可现在看,它刊载的文字却轻易越过了文明社会的价值底线。更确切些说,这首“诗”所宣扬的教育导向,不是培养有爱心、有理性、尊重常识的现代公民,而是在引导学生是非不分,带偏他们的三观。

某种程度上,也正是有这类厚植“煽动国族仇视”的土壤,才会有那些对着异族灾难幸灾乐祸的做法,才会有“庆祝美国疫情”、祝日本“疫帆风顺”的大红横幅——这些做法本质就是反人性的,也跟应对疫情应有的“共同抗疫,矛头一致对准病毒”共同体意识相悖。

灾难就是灾难,不该有任何歌颂和美化。将灾难描述成好事的三观扭曲作品,也不该出现在一张进入校园的报纸上。

就眼下看,这篇扭曲人性的的文章,到底怎么登上《中学生导报》的,有关方面该给所有家长一个交代。也请这样的“毒诗”远离我们的孩子。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