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本市·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平运公司恢复运行11条客运班线
“现在生活环境好了, 俺更不舍得搬走了”
郏县建成职工 “健康小屋”30余家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年3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30多年的老住户感叹:
“现在生活环境好了, 俺更不舍得搬走了”

日间照料中心外景
日间照料中心设施齐全,居民可以在此娱乐、就餐。
 

道路年久失修、排污管道不畅、没有停车位……曾几何时,老旧小区被很多人贴上了“脏乱差”的标签,它不仅是困扰居民的一桩心事,也是现代化城市及社区治理的一大“心病”。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顺民心、得民意的民生工程。目前,随着疫情基本被控制,我市不少街道、社区内的老旧小区改造(以下称旧改)已进入复工模式。

“最怕老百姓讲旧改是‘面子工程’,我们必须把工作做实,让老百姓得到实惠,不仅要好看,更要好住。”市百城办相关负责人刘延飞表示。

疫情下的旧改复工,迎来了哪些新变化? 旧改过程中,如何准确了解居民诉求精细“绣花”?俗话说得好:“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街道、社区及相关单位,遇到旧改难题,又该如何成功化解?

本报记者分赴我市部分街道、社区旧改一线,为您带来老旧小区改造的那些事儿,今起陆续刊发。

(李霞)

□本报记者 高红侠/文 张鹏/图

平坦的路面,统一的清灰色墙体,路边种着各种绿植,已经建成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使居民不出院就可享受到专业的服务。在市区迎宾路25号院住了30多年的余荣芝感叹:“现在生活环境好了,俺更不舍得搬走了。”

昨天上午,迎宾路25号院的部分居民戴着口罩,或坐在院内的休闲椅上聊天、晒太阳,或在树下锻炼身体,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

今年76岁的朱军昌是原市建安总公司退休职工,也是该院家属楼的一名建设者。提起小区改造后的变化,朱军昌打开了话匣子。

1982年,朱军昌从外地调到原市建安总公司上班,参与了这个家属院的建设,也是4号楼最早的一批住户。经过六七年的建设,这个院从最初的一幢楼发展到16幢楼。建成后,根据有关部门分配,先后有十几个单位的职工入住。由于所住人员杂乱,没有统一管理,居民在院里公共场所私搭乱建、私扯电线甚至种菜。

“路面坑洼不平,再加上没有路灯,一到天黑,我们都得拿手电筒照着走路。”朱军昌说。现在好了,院里不仅安装有路灯,还铺了水泥路,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担心了。

30多年前,余荣芝为了照顾母亲,在该院租住,后来在这个院里购买了一套二手房。

今年已65岁的余荣芝说,以前女儿嫌这个院子环境不好,劝她到新小区购买房子,她感觉和老院有感情,不愿离开。现在家属院改造后,生活环境大变样:私搭乱建现象没有了,楼体及车子棚外墙统一粉刷,下水道也进行了改造;院里种了绿色植物,安装了休闲椅,还建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有志愿者提供专门服务。“现在生活环境好了,俺更不舍得搬走了。”

“自从我们院封闭管理后,感觉安全多了。”居民马香花和丁松坡都有同感。以前没有院墙,有十几个出口,进出人员复杂,电动车、自行车丢失现象时有发生,为此大家都很头疼。

据该院所属的新华区曙光街街道沿西社区第一书记杨晓敏介绍,该院属于典型的老旧、杂居小区,共有16幢楼,居民800户2300多人。所住人员复杂,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自2018年6月旧改工作开展以来,在街道及社区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拆除违建、铺平路面,建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安装路灯,同时对该院楼体、车子棚进行粉刷,对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归整。目前,改造工程已接近收尾,近日就可完工。下一步,他们准备引进物业公司,对该院进行统一管理,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