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鹰城校园
3上一版  下一版4
 
建校初期学生采用部队编制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0年1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顶山市四中校史馆:
建校初期学生采用部队编制

学生在校史馆参观学习
1970年入校学生合影照(翻拍照片)
 

1966年开始筹建,1968年12月1日招收第一批学生……平顶山市第四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市四中)已走过53个春秋,校史馆也在2016年10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

近日,记者探访了市四中校史馆,校史馆位于笃行楼二楼,馆内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学校53年的发展历程。

●老照片再现

上世纪70年代校容校貌

在校史馆的开篇位置,有一张黑白毕业照十分醒目,上面写着:“平顶山四中欢送七〇年冬光荣入伍同学留影”。校长杨全军介绍说,学校建校之初招生是每年12月开始,当时是初中,那时候学生入学称之为“入伍”,第一届学生1968年入校,新生约200人,采用的是部队编制,4个排,两年一届,一个排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班级。照片上第一排学生胸带红花,虽然是黑白照片,但是着装整齐,校史馆里一起展示的还有几张1970年左右毕业的合影照。

在学校建筑演变记录中,记者看到一张保存较好的教学楼照片。照片中的建筑为三层砖瓦结构,二楼三楼有砖制的围栏。红砖垒砌的走廊上,学生们三五成群,或倚着栏杆说笑,或在操场玩耍,学生的服装也充满了年代感。

据杨全军介绍,这是1976年建起的教学楼,最初是两层,占地1080平方米。随后,因学校发展需要又在此基础上加盖了一层。“2014年,我来学校担任校长,就在这个教学楼的二楼办公。当时,三楼还有一个服装厂,那是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专业的练兵场。”

2015年底,新教研楼竣工后不久,这个三层建筑就被拆了,成了现在的三元广场。校史馆还收藏了一张第二职业中专时期的大门照片,只有两扇简易的铁门,院内还有一处砖瓦平房。

近几年,学校办公楼、宿舍楼、实验楼拔地而起,1994年建成的6层教学楼也旧貌换新颜。学校建筑和大门等都焕然一新,建筑名字也赋予了浓厚的文化气息:笃行楼(办公)、求真楼(实验)、明德楼(教学)等传承了求真务实、奋勇向前的校园文化。

●传承下来的茶艺课程

从1966年最早的平顶山市第四中学到平顶山市第二职业高中、平顶山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平顶山市理工学校,再逐步过渡为现在的平顶山市第四高级中学,该校经历了初中、完中、职业高中、职业中专、综合高中、高中等多个发展阶段。虽然校名累更,校貌全改,但有一项传统项目保留至今。

在校史馆里,有一组学生表演茶艺的照片。该校业务副校长范登河告诉记者,这些是近几年学生社团的茶艺展示,但茶艺的传承要追溯到职业教育阶段了。

范登河说,1991年,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学校更名为平顶山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后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让学校在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其中,旅游专业的茶艺课一直深受师生喜爱。

“学习茶艺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职业教育阶段,茶艺是一门正式课程,学校配有茶艺室及专业教师负责教学。后来,茶艺课以兴趣小组、第二课堂的形式传承下来。2015年,学校成立了茶艺社团,青年教师和学生们学习茶礼仪、传承茶文化,该社团还经常举办活动,汇报学习成果。”范登河说。

●开学第一课参观校史馆

每个学校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近几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普通高中热逐年升温,职业教育招生越来越困难。为了找到发展出路,教师们不惜赶往江浙一带招生。当时办学条件和周边环境差,不少教师靠着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四中精神”,克服困难把学生培养成才。

校史馆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篇章展示了历届校长、优秀教师的风采。杨全军说:“优秀教师就是我们的凌烟阁,做得好的都会被校史馆记录,让更多人学习传承。”

据介绍,2016年10月11日是该校50年校庆。2015年时,学校就开始收集资料、编辑校志、筹建校史馆。2016年10月10日晚,赶在校庆前一晚,该校史馆建成。“建立校史馆的意义就是提醒师生不要忘记历史。学校这条路走得很艰辛,回首过去,也是对我们的一个激励。如今,学生每学期入校第一课就是参观校史馆。”杨全军说。

(本报记者 刘世超/文 耿剑/图)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