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天天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年画,一道抹不去的风景
过年,人生最幸福的模样
那年,我们挤过的春运
小历史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1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画,一道抹不去的风景

 

□李人庆(河南鲁山)

年画,顾名思义,就是过年张贴的画。

过年贴年画,曾是中国古老的习俗,是所有年俗中最重要、必不可少的。

最早的年画,应该是“门神”了。据说它原本是用于辟邪的,但后来,特别是宋代以后,随着雕版技术的出现,促使年画不断发展,内容和功能不断丰富,从最初作为辟邪驱鬼的符箓,增加了吉祥如意、多子多福、五谷丰登、祈祷平安等寓意。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八九十年代,又涌现出了以伟人像、样板戏、影视剧照和影视明星等为主要内容的年画,风靡一时。

“新桃换旧符”虽说是用于描述贴春联情景的,但总与儿时贴年画的记忆紧紧连在一起。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里,年的意义十分重大,年画作为张扬生活理想的价值符号,在点缀春节喜庆气氛的同时,也反映出农民的审美情趣。选择年画,一般按照民间习俗,然后才是个人喜好,什么地方贴什么样的画更是大有讲究。年画上的图案,是民间信仰和价值观的视觉化体现,人们相信印在纸上的那一幅幅图案不仅能创造喜气洋洋的过节气氛,更能护佑平安,给人们带来一年的好运、吉祥,包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

早些年的农村,堂屋正中,大都挂的是中堂画,尺寸比一般年画要大出很多,上下带轴,两边配有对子,内容大部分是主席像、开国大典等。也有人家挂松鹤延年、富贵牡丹、招财进宝之类的。一些书香门第还会在中堂的两边贴上梅、兰、竹、菊“四扇屏”,更显文雅而不失大气。当然也有挂山水的,远山近水,云蒸霞蔚,恍如仙境。堂屋两边的墙上,年画就比较活泼,内容也比较丰富。有花鸟虫鱼,也有自然风景;有连年有余,也有喜上眉梢。更有传统戏曲、影视剧照,如连环画一般,有画面有文字说明,一张画上有好几幅小画,两张或是四张贴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印象深刻的有《红灯记》《林海雪原》《红色娘子军》,也有《少林寺》《自古英雄出少年》《白蛇传》等。

那个时候的乡下,一过腊八,就等于跨进了新年的门槛,无论是新华书店,还是街头巷尾、集市,仿佛是在一夜之间,会冒出无数个年画摊点。或一溜一溜墙上挂着,或一沓一沓地上摊着,成为这个季节里最温馨而亮丽的风景。大多时候,买年画的人们都是看了又看,挑了又挑,相互比对,最终选上自己中意的,小心地用一张旧报纸卷起来,像是捧着一件宝贝。

年画买回家,是要贴上墙的。“二十八,贴花花”,一大早,家庭主妇会一声不响地用面粉打好糨糊,男主人则会认真地、虔诚地带着其他家庭成员一起揭去被烟火熏得发黄的旧年画,然后端端正正贴上新的年画,整个屋子瞬间就明亮起来,齐整起来,面貌焕然一新,喜庆气氛陡增,人们的心情也一下子兴奋起来、高兴起来,就像是期盼中的一年好景已经到来。年画和春联、鞭炮一起,丰富着红红火火的年,最大化地渲染过节的喜庆。它是新春环境的一种点缀,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最原始、最淳朴的祝福和向往,也寄托着对新一年的幸福期盼。

又是一年新春到,放下一年的行色匆匆,想想那些年画,想想挑选年画时的乐趣和浓得化不开的年味,那些汇聚了吉祥喜庆、民间传说、乡土生活、美好向往的年画,像一道抹不去的风景,在心海积淀,萦萦绕绕,挥之不去,呼唤着渐行渐远的年画重回春节,重回我们的生活。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