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出彩鹰城人 增辉新时代
3上一版  下一版4
 
道德模范王双举: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20年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 王桂星/文 李英平/图
道德模范王双举: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帮助乘客搬运行李已经成为王双举的习惯
每天出车之前,王双举都要将写有“共产党员号”的顶灯擦得干干净净,提醒自己要时刻践行党员的义务和责任。
 

他是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和市区其他数千名出租车司机一样,每天驾车穿行在市区的大街小巷,为乘客提供安全、快捷的出行服务。

他又不是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热心公益,乐于助人,他捐助贫困学子、帮助病残人士、紧急送乘客就医、无偿帮乘客寻找失物……好事做了一箩筐,他也因此获得了交通运输部“文明服务标兵”、市“优秀共产党员”、市“最美的哥”、“鹰城好人”等一个个荣誉桂冠,最近又被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等部门评为“第五届平顶山市道德模范”。

他就是市共产党员出租车队队长王双举。

耳濡目染

儿子也要做爸爸那样的人

王双举老家在鲁山县马楼乡,父亲是一名复员军人,为人方正,本分淳朴,母亲是一位善良的农村妇女,乐善好施,虽然家里条件也不好,但还是经常帮助同村的孤寡老人和走街串巷的艺人。受父母的影响,王双举从小就乐于帮助他人,上学时如此,工作后也是如此。“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何乐而不为呢?”是王双举一直以来的想法。

2007年夏,一位女士乘坐王双举的出租车去市区曙光街西段老电大,把这位女士送到目的地后,王双举沿曙光街向东继续营运。在体育路与曙光街交叉口附近,又一位乘客上车,发现后座上有一个手提袋,里面装有身份证、准考证等物品。“感觉这些证件应该是老电大下车那位女乘客的,没有这些证件肯定没法参加考试。”王双举忙向后上车的这位乘客作出解释,请他拦乘其他出租车,然后迅速驾车返回老电大,把证件送回正在老电大门口焦急寻找的女士手中。

2008年的一天中午,他去开源路小学接儿子放学,快到学校门口时,看到一位目盲的老大爷正拿着手杖摸索着走在路边,眼看要碰到停在路旁的自行车,王双举忙上前拉住他,提醒他避让。感觉到王双举是个好人,这位盲人老大爷就向他打听附近有没有适合自己的饭馆。王双举请老人稍候,接到儿子

后,他带着儿子和老人一起来到了附近一家饭馆,请老人吃了午饭。交谈得知老人是叶县人,饭后要乘车回叶县,王双举又陪老人来到市客运中心站,为老人购买了去叶县的车票,并把老人送上了车。

11年过去了,如今,王双举的儿子王冠一已经上大学了,但爸爸帮助目盲老人这件事他一直铭记在心。王冠一说:“从那时起,我就立志要做像爸爸那样的人!”

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由于表现突出,市客运管理处2011年组建市共产党员出租车队时,王双举成为首批成员,并当选第一任队长。

捐资助学

帮寒门学子圆大学梦

据市客运管理处负责人刘延豪介绍,市共产党员出租车队成立后,王双举带领队员们在努力做好优质服务、文明服务的同时,公益慈善活动也很快开展起来,爱心送考、慰问孤残、看望敬老院老人、捐资助学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很快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出租车行业中的一面旗帜。

2014年10月12日,王双举带领党员车队成员去叶县廉村镇谷东村,为正在读高三的贫困学生苏可乐送捐款,记者当时跟随他们进行了采访。

苏可乐和年逾六旬的父亲苏向华相依为命,住在三间低矮破旧的瓦房里。除了耕种几亩田地之外,苏可乐家最重要的生活来源就是苏向华在建筑工地打工的收入,可苏向华年迈体弱,外出打工的机会很少,收入微薄,生活非常困难。苏可乐从小学习勤奋,成绩优异。因家里经济困难,进入高中以后,她每周的生活费只有50元钱。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双举了解到苏可乐的情况:“孩子学习这么好,高三了,绝不能因为贫困影响孩子的学业。”他很快在党员出租车队中发起捐款,队员们都非常支持,为苏可乐捐款4000多元。

苏可乐考上大学后,王双举又组织同行为她捐款3000元。

郏县茨芭镇棋盘村的李凯旋也是受到王双举等人捐助的寒门学子。李凯旋的父亲2009年突发心脏病去世后,全家的生活重担都压在母亲刘交敏一人身上。李凯旋兄妹三人,姐姐正在读大学,弟弟还在读小学。刘交敏只能靠务农维持家用,生活非常艰难。所幸孩子们都争气,继姐姐考上大学之后,2019年,李凯旋也以优异的成绩被西南民族大学录取。家里连出两个大学生,刘交敏喜忧参半,孩子们的学费、生活费等支出她实在负担不起啊!

2019年5月,通过市交通运输局驻棋盘村工作队了解到李凯旋家的情况后,王双举专门来到李凯旋家进行了走访,决定发动全体车队成员捐款资助李凯旋。

2019年8月26日上午,王双举和蒋军民、安心东等人驱车来到棋盘村,在棋盘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平均和市交通运输局驻村工作队队员刘鹏等人的见证下,把2000元资助款交到李凯旋手中,并代表党员出租车队与李凯旋签订了捐助协议,以后每年资助他2000元,直至李凯旋大学毕业。

与病魔赛跑

闯红灯送乘客就医

1月11日,尽管儿子已经康复,但回想起一个多月前王双举驾驶出租车闯红灯送他们紧急就医的情景,家住市民东环路北段的市民任女士仍感动不已。

上月8日下午4点左右,任女士发现正在睡觉的儿子突然全身打战,四肢抽搐。她焦急万分,立即抱上儿子和婆婆一起去医院。

他们在路边拦乘出租车时,王双举驾车经过这里,忙拉上他们赶往市第一人民医院。上了出租车后,孩子抽搐得更严重了,甚至有些昏迷,情急之下,任女士只好不停催促王双举把车开快点,再开快点,为抢救儿子争取时间。

“孩子的情况确实挺吓人的,我一边提醒孩子的妈妈掐孩子人中,一边加快车速往医院赶。”王双举说,情况紧急,他也不管路口是红灯绿灯了,只要路况允许,他就驾车疾驰而过,很快把任女士他们送到了市第一人民医院。到医院后,王双举顾不上收车费,和任女士等人一起把孩子送进了急诊室。

走出医院,王双举为如何处理自己驾车闯红灯的问题发了愁:“当时只顾着赶时间送他们去医院了,经过矿工路与东安路交叉口等4个路口时都闯红灯了,要是都扣分,我就没法开出租车了。”他只好拨打报警电话咨询求助,得到可以凭医院开具的证明,前往市交管支队申请免于处罚的答复后,王双举这才放了心。

组团做好事

无偿为乘客寻找失物

王双举热衷公益、乐于助人的事迹经媒体多次报道后,在出租车行业内和社会上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近两年,不断有乘客乘坐出租车遗失物品后请他帮忙寻找,并且这种情况越来越多。

“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不是更好吗?”为了提高寻找失物的成功率,帮助更多的乘客,2017年春节过后,他联合党员出租车队成员马卫东等20多名司机一起组建了“的哥的姐帮忙团”,建立了微信群,并通过晚报等新闻媒体公布了电话号码,无偿帮助乘客寻找失物。后来,一些出租车司机捡到乘客失物后,也会主动与“的哥的姐帮忙团”联系,请他们发布招领启事,寻找失主。“看到乘客拿到失物时那么高兴,我心里也是说不出的高兴,有种满足感、成就感。”王双举说。

马卫东也是“的哥的姐帮忙团”的发起人之一,他说:“双举这人特别热心,经常深夜十一二点了还在发信息找东西。”

两年多过去了,“的哥的姐帮忙团”的成员已经发展到60多人。截至目前,他们已帮助乘客找回遗落在出租车上的物品4000多件,返还手机100多部,找回现金5万多元,其中最大的一笔现金是29000元。

王双举表示,“的哥的姐帮忙团”随时欢迎热心公益的同行加入,他的手机号码是13461299685,无论是热心同行要加入,还是乘客寻找遗失在出租车上的物品,都可以通过这个电话和他联系。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