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本市·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您与娃是知心伙伴还是剑拔弩张?
来电照登
家属院门口 停车位取消 居民进出方便了
发朋友圈骂交警 女子被行拘5日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0年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春期孩子离家出走现象频发引人深思 一言不合就开吵?互不理睬玩“冷战”?情同姊妹或兄弟?
您与娃是知心伙伴还是剑拔弩张?

 

□本报记者 牛超

1月10日上午,市民王女士将写有“人道救援做实事 鹰城百姓贴心人”的锦旗和一束鲜花送到市红十字人道救援队队长杜全甫手中,感谢对方帮忙寻找走失的女儿。

王女士的女儿今年13岁,七年级学生。几天前,因为学习等原因,王女士责骂了女儿,谁知孩子竟然离家出走了。幸好有众多爱心人士帮忙,孩子最终安全返家。无独有偶,就在王女士的女儿回家当天,叶县一名13岁的孩子也因故离家出走,所幸也被及时找到……

据王女士介绍,她的女儿优秀、省心,成绩不错,且自律性很强,每天5点多准时起床,从不用她叫,是其他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然而这样一个孩子,竟然因为一次责骂就离家出走。事情发生后,不少网友留言说现在的孩子心理太脆弱,也有网友说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不敢说不敢骂不敢打……

蔡女士的女儿今年15岁,上九年级。据蔡女士说,她女儿现在特别“叛逆”,两人要么互不理睬,要么一说话就吵架。“小时候聪明、听话的女儿,为何变成了这样?”蔡女士说,女儿曾对她说,希望她们能像朋友一样相处,但她认为“家长和孩子是不可能成为朋友的,家长就要有家长的样子,要树立家长的权威”。

家长应如何与青春期孩子共处?记者采访了部分学生、家长、老师和专家,为您解码相处攻略。

A孩子:无法忍受语言暴力,渴望精神关怀和平等交流

瑞瑞今年15岁,读九年级,学习成绩一般。她表示,她特别讨厌家人说她的成绩,“每次回到家,父母一说话就是问成绩、问学习。如果成绩考得不好,他们更是喋喋不休地讲大道理,吃饭时也不停歇,好像一次考试考不好,我就成了罪人。他们很少关心我精神方面的需求,现在我回家都不愿说话,不想和他们交流。”

欣欣今年13岁,读七年级。她说,她不喜欢看到爸爸醉醺醺地回家,不喜欢听妈妈高声严肃地和她说话。“如果考试考得不好或作业没写完被批评,我希望父母能给予我鼓励,帮我一起分析原因,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就呵斥我。平时没事时,我希望家人能在一起谈谈心、做做游戏、旅旅游。”

彤彤今年13岁,读八年级。她表示:“希望父母给我多些鼓励和支持,少些干涉和要求,总体来说就是‘有求必应,无求勿扰’。还希望父母能够和我做朋友,平等交流,拿出让我佩服的东西,而不是瞎指挥。”

甜甜今年16岁,高一学生。“他们可以责骂我,但不能对我进行人格侮辱。”甜甜说,她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脾气也不太好,有时她做错事,父母爱大声责骂她,这些她都能忍受,她最忍受不了“母亲用笨得像猪等语言说我”。甜甜说,在母亲的语言暴力下,她越来越没有自信。

一鸣是位男生,读九年级。他说,他不喜欢家长拿他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为啥非要拿我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呢?”

B专家:多倾听少唠叨,及时沟通很重要

刘巧丽是名社工,关注家庭教育8年,孩子现在读高中。据刘巧丽介绍,她对孩子要求很严格,发现孩子学习出现问题,她就特别紧张,不停地唠叨,结果适得其反,孩子越来越叛逆,甚至出现“厌学”情绪。后来她认真反思,发现是自身出了问题,开始改变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如今,母女俩情同“姊妹”,孩子有啥事都和她说,毫不隐瞒。

刘巧丽认为,家长在与孩子相处时,要少唠叨、多倾听,看到孩子背后的需求;与孩子平等友好相处,多沟通,用写信、共享特殊时光等方式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彼此尊重;多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多理解、鼓励、肯定孩子,多采纳孩子的意见,而非一味地指责、打骂、比较;如果遇到孩子作业没完成或考试没考好,家长要抱着相信孩子的态度,冷静、平和地坐下来与孩子分析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要学会放手,允许孩子小步前进,不要放弃孩子。

56岁的耿岩民,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已经20多年,举办了2000多场公益课堂。耿岩民说,他曾为一对母女做过心理疏导,这对母女中的女儿也曾离家出走,他认为妈妈要负大部分责任。“她对孩子要求太高,孩子考了80分,她想要90分;孩子考了90分,她想要100分;等孩子考了100分,她还想问问有几个100分,似乎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让孩子担负了过大的压力。”耿岩民说,这位妈妈在家太强势,导致孩子出现“两面性”,表面上很顺从、很乖巧,其实骨子里很抵触这个家庭,想独立。其次是“二胎惹的祸”,有了二胎后,这位妈妈或多或少将注意力从老大身上转移到老二身上,导致老大出现失落感,而她又没有及时发现并进行沟通,再加上家庭等一系列原因,最终导致孩子“心理崩溃”,离家出走,这也是很多“二胎家庭”容易出现的问题。

耿岩民建议家长在对待孩子时,一是要敢教、会教,而不是要求过严或过松,要立规矩,按规矩办事;二是要给孩子做榜样,而非要求孩子一个样,要求自己又一个样;三是要与孩子多沟通。

C老师:不以成绩论英雄,

学海无涯共进步

陈玉红是市实验中学的语文老师,从事教育20多年。她认为,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问题,首先就是亲子沟通出了问题。“不少家长只知道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视了孩子的精神需求,与孩子缺乏有效沟通,导致与孩子越来越‘陌生’。家长一定要与孩子加强沟通,如聊天、写信、写日记等。”

其次,她认为教育孩子是一个“爱与智慧”并存的过程。“有的家长长期不学习,孩子已经慢慢长大,他还在原地踏步,拿老眼光、老态度对待孩子,从而导致孩子心生反感。作为家长,一定要不断充实自身,和孩子一起进步,让孩子对自己产生崇拜感,这样才能‘驾驭’孩子。”

第三,她认为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家长要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绩,学会荣辱不惊,不要将孩子的成绩与物质奖励挂钩。”陈玉红说,不少家长过分看重孩子的成绩,从小学就开始让孩子大量刷题,参加各种培训班,提前透支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结果等到孩子上初中、高中时,随着课程难度增加,孩子成绩下滑,家长又出现恐慌情绪,开始报各种学习班,慢慢形成恶性循环。“如果孩子对学习没了兴趣,对生活也会有影响,所以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学会主动学习、自觉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