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天天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语言的穴位
小历史
征稿启事
没有父母的春节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0年1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没有父母的春节

 

□茹喜斌(河南平顶山)

今年春节,是没有父母的春节。

往年这个月份,父母已经开始计划过年的事了。母亲坐在厨房的小木凳上,一条一条跟父亲商量着事项。父亲就戴着老花镜,趴在餐柜上一条一条记着:牛肉几斤,羊肉几斤,蔬菜多少……母亲呢,还会在面条下到锅里时,再过去瞅一眼,看落下什么没有。这种场景,就像电视剧一样,一集集播放、一年年播放。

但这电视剧戛然停播了。三年前父亲走了,去年母亲走了。那种场景,就成了永远的记忆。

此刻,我坐在父母的屋里,感觉他们还在商量着过年的事儿。我听到了母亲的声音,也看到了忙碌的父亲。父亲一会儿扛回来一袋面粉,一会儿提回来几只鸡鸭,一会儿又一路小跑地拿回来几挂鞭炮……父母,还在忙着过年。

就在去年,重病的母亲,年前半个多月就开始给我分派任务,扫房子、洗被子、擦门窗。母亲依然满心过年的喜悦。大年三十,母亲看完联欢晚会已是深夜,但初一早上,老早就让我给她穿戴好了,抱在轮椅上坐着,她要迎候拜年的老同事。母亲说:“过年了,高兴点儿啊。”继而让我给父亲上香、摆上供品。母亲还对父亲的遗像说:“老茹,过年了,你回来吧。”

今年春节,没了父亲,也没了母亲,只有往昔的记忆。

每年春节,母亲都要蒸枣花馍,豆馅儿馍,还要蒸小猪、小狗、小兔、小鸡。小猪的鼻孔,是圆圆的黑豆。小兔的眼睛,是胖胖的红豆。母亲,就像在进行艺术的创造。母亲把一年的祈祷都蒸里面了,把来年的希望都蒸里面了。这时母亲盼着的,就是南方工作的父亲早点回来。那些日子是掰着指头过的。在父母两地分居的岁月里,父亲总是在雪花纷飞的腊月二十八九才到家。那是一路风雪一路寒的归途,那是一路归心似箭的归途。

多少次,春节前父母都要带我去买新衣服,看来瞅去,挑来选去,试试上衣、试试裤子,前瞅瞅、后看看。可是今年,今年谁陪我去买新衣,谁去给我挑新袄?爹,妈,儿想你们了。儿还想和你们一起走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还想让你们给我挑选新衣裳。

看到许多的父母、儿子,一边说说笑笑地走着,一边打听着哪儿的猪肉好、哪儿的羊肉便宜,有父亲对儿子说:“明天咱乡下买去。”我也曾和父亲一大早骑着自行车去乡下买年货。冬天的清晨,把呼出的热气儿都变成了白雾,刺骨的寒风把脸扎得生疼,但我心里热乎乎的,因为有父亲带着,有父亲领着,我俩就像飞驰在田野里的风景画。后来,我把这写到了文章里。但如今,父亲,你真的就永远成了文字里的记忆吗?

我翻看着手机里父母生前的视频。那是父母重病时的春节。父亲脑梗,吃饭艰难,有时夹不住的菜会掉到衣服上,他会捏起来再放到嘴里。母亲食管癌,吃饭总是小心翼翼。父母的每一天都如此艰难。即便如此,有父母在的春节,我也总是满心欢喜。买年货,炸果子,给父亲包饺子,给母亲蒸包子。因为,父母在,心有所依,爱有所寄。可是今年,我心依何处,爱寄何方呢?

爹,妈,想你们回来过年……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