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本市·城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河南社保APP上线 认证查询“零跑腿”
七旬王新廷和他的“大手笔”面塑
湛河岸边步道贯通
新城区建成7个“口袋公园”
我市“背上兄弟”、王保华获提名奖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12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指尖存绝技 痴心乐其中
七旬王新廷和他的“大手笔”面塑

王新廷在创作高40多厘米的《雄鹰展翅》面塑作品
本报记者 李英平 摄
 

□本报记者 李霞

从塑料袋内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小团彩色面团,轻轻揉搓成球,用手指捏一捏、挤一挤,然后将其固定在铁丝做的骨架上方,拿工具点上眼睛、嘴巴,再取其他颜色的面团,搓、捏、团、挑、揉、压,手脚、头发、发饰等一一在指尖呈现,最后是色彩鲜艳的衣服、飘逸的腰带,一个云鬓高耸、身材婀娜、衣裙飘逸的古代美女出现在记者眼前。

这件面塑作品出自平煤神马集团十矿退休工人王新廷之手。昨天上午,在卫东区东环路街道东联北社区王新廷家楼下一个由车棚改造而成的小工作室内,今年73岁的他像往常一样,开始了自己的面塑创作。

“大手笔”面塑惟妙惟肖

半米多高,展翅欲飞的矫健雄鹰,祥云缭绕、喜庆吉祥的龙凤呈祥,头戴绿色方巾、面色枣红、不怒而威的“美髯公”关羽……工作室内的桌子上、柜子内、窗台上、空调上,摆满各种各样的面塑作品,最大的高80厘米,最小的也有30多厘米。

王新廷的爷爷、父亲曾做过走街串巷卖针头线脑的货郎,受他们的影响,王新廷很小就喜欢上了面塑。退休后,不爱打牌不爱喝酒的他,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面塑创作。一开始时,他与许多面塑爱好者一样,捏一些小鸟小花之类的“小物件”。近几年,随着技艺的提高,他开始创作“大块头”面塑作品。

面塑创作不简单

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

“面团的软硬度特别有讲究,面太软,人物立不起来;面太硬,缺乏黏性,黏合效果不好,会导致面人无法长久、完整地保存。面塑作品越大越难作,尤其一些体形大的面塑,如果面团制作不好的话,放时间久了极容易开裂、发霉、变形、褪色……”王新廷说,做面塑先要会制作面团,这些大块头面塑的面团是他经过多次实验特制的。这种面团是以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染色剂、石蜡、蜂蜜等,经过蒸制和防裂防霉处理后,再经过反复揉搓做成的。

王新廷顺手拿起手边一个米老鼠造型的面塑作品,对着桌子敲了起来,“嘭嘭嘭”,米老鼠面塑毫发无损。王新廷说,光研究适合的面团,就花费了他近两年的时间。如今他可以根据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合理掌控面团硬度进行创作了。

搞定了面团,接下来就是捏面塑了,这是一个细致活,不仅需要细心,还要有耐心。它的技巧就3个字:揉、搓、捏,其中捏是主要的。“捏任何东西都要抓住形体特征,比如捏动物时需要掌握头与身子的比例,先捏头再捏身子。捏的时候不能两只手一起用力,要一只手托着,另一只手用手指肚轻轻地捏”。

在王新廷的工具包中,最醒目的是几根粗细不同的簪子状透明物,他说,这是捏面塑用到的主要工具,俗名“拨抬”,尖尖的一头用来辅助做面人的嘴巴、眼睛等细微之处;带有小齿轮的一头用来做衣服的褶皱、鸟类的尾巴等。

“另外,想要作品神韵、形态都到位,捏上二三十遍都是正常的事,就拿这个关公塑像来说,先要做好支撑,然后用铁丝打好骨架,做好基础造型,后期把衣服一层一层地往上套。”王新廷说,做好一个塑像的外形很简单,难在对细节的把控。比如,关公威武霸气,脸部肌肉的走向、手部那个筋以及胡子等细节,这些怎么处理,都要拿捏好。

期待更多年轻人

关注面塑艺术

“他做的面塑花样多、形象丰富,一看就是行家,这可是真功夫!”正在跟着王新廷学面塑创作的邻居辛殿龄说,王新廷做的面塑样式多样、栩栩如生,他家小孙子可喜欢了。

他的老朋友余景山认为,在面塑创作过程中,王新廷既是工程师,又是技术员,技艺娴熟。他还很热心,有邻居或者朋友请教面塑技艺,他总是免费耐心教授,还常将自己的作品送人,交流技艺。

“我平时不爱吸烟也不爱喝酒,就喜欢捏这个,天天想着弄个啥造型,摆啥样的动作,怎么创新?每当完成一个作品,心里比喝二两小酒都高兴,有时睡着也能笑醒。”王新廷坦言,他的文化水平不高,思想上很难跟上艺术创作的潮流,希望有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关注面塑艺术,将这项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